今(2022)年全台各地震不停,週二(10/11)凌晨3時24分發生芮氏規模5.9地震,全台皆有感,尤其宜蘭縣、花蓮縣震度4級感受更深刻,中央氣象局指出,這波屬於極淺層地震,更提醒未來兩天內須留意規模4.5以上餘震。
今(11)日凌晨發生的5.9地震嚇壞民眾,擔憂是否為前震?後續恐再有規模更大的主震?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指出,這起地震為獨立序列,初判5.9地震為單獨序列地震的主震,「不是前震,且也和台東池上918地震無關。」
陳國昌說明,地震震源位在南澳海盆、和平海盆以及沖繩島弧間,因板塊陷落擠壓造成,他也提到,該起地震和今(2022)年1月3日規模6.06強震的發生位址幾乎一模一樣,「從這個地方看得出來,在該位址發生的地震,在五分山會造成場址效應,導致地震被放大。」
今(11)日凌晨規模5.9地震,震央位於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7.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花蓮、宜蘭達4級;台北、新竹、南投、桃園3級;台中、台東、苗栗、雲林、彰化、嘉義2級;高雄、台南、屏東1級。
陳國昌表示,發生在這地區的地震大部分深度都在30公里以內,30公里以下就是隱沒帶。至於是否還會有餘震?他說,這區域因構造破碎,很難發展為序列地震,餘震也不多,但未來2天內仍要留意發生規模4.5以上餘震。
今年規模5↑地震達55個 「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
陳國昌提及,台灣年平均規模超過6的地震是2.5個,但今年已經來到8個;規模5至6間的地震,年平均24、25個,但截至今(11)日為止,已經達55個,地震活躍度是往年平均的2~3倍,換句話說,今年的地震活動可能還會持續相當活躍。
但造成地震如此活躍的原因為何?陳國昌說明,台灣新一輪的地震活躍期也許從去(2021)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了,「但地震怎樣算活躍期,不是活躍期前,或是活躍期中所能定義的,都是事後諸葛,這就是地震預測困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