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仍處在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3)日宣布新增33377個本土病例、54例境外移入、38例病歿。相較上週確診數,本週增加6.6%;截至今日累計有3萬110人通報重複感染,而指揮中心也同時宣布修訂「重複感染」定義。
原先「重複感染」的判定標準為:
確診1-3個月內:症狀惡化,像是發燒、出現新呼吸道症狀,或原先的慢性症狀惡化,PCR 陽性且 Ct 值 27 以下
3 個月以上: 再次檢驗陽性,且 Ct 值小於 30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表示,將放寬為從發病採檢日1個月至3個月內修訂成14天至3個月內。
總結來說,放寬後定義變成確診後14天,原慢性症狀惡化、或出現發燒、新呼吸道症狀以及PCR陽性(Ct值<或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經通報勾選「疑似重複感染個案」即可研判確診。
超過3個月後的重複感染,也取消Ct值<30的規定,只要陽性就可認定。
羅一鈞表示,台灣目前重複感染個案累計約有30110例通報,兩次發病日相距不到30天的有635例,佔比約2.1%。
羅一鈞也說目前全球各國陸續放寬重複感染定義,大概都以1個月為準,目前應該只有台灣放寬到14天以上,規範相對較寬。
指揮中心何時退場?王必勝:視疫情發展不排除降級開設
外界好奇,指揮中心何時退場,王必勝日前曾提出4條件回應,分別是疫情狀況、病毒有無持續變種、疫情是否流感化、相關防疫工作是否常態化,「若4項條件都朝正面的方向發展,指揮中心屆時便可以考慮解散或降級開設。」
今天媒體再度詢問相關問題,王必勝進一步說明指揮中心現階段7大工作重點:
- 防疫體系及跨部會協調持續運作
- 邊境解封規劃執行及後續管理
- 國內防疫政策適時調整,包括同住者居家隔離、口罩政策、確診者隔離治療、通報/快篩條件
- 新冠肺炎改類評估規劃
- 次世代疫苗採購及接種
- 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 疫情變化監測及緊急應變作為
王必勝解釋,上述這些工作雖然不一定要有指揮中心才能進行,但因其中涉及到許多跨部會的協調,疫情監測的大方向以及各項工作的小細節,目前還是需要由指揮中心負責協調各部會,未來視疫情發展不排除降級開設。
對於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表示,陳時中把指揮中心當作第二競選總部,王必勝回應,「指揮中心不分黨派,是全民的指揮中心,外界若因選戰而有誤解就會出來說明。」
增74例本土BA.5,羅一鈞:BA.5已是趨勢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0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93例本土個案(74例BA.5、19例BA.2)及108例境外移入(87例BA.5、5例BA.2.75、15例BA.2、1例BA.4)。
而新驗出的這74例BA.5本土病例,分布以北部36例最多,其次為南部20例、中部12例。羅一鈞表示,這74例占上週所有已定序93例的79.6%,可能仍有近2成是BA.2,但被BA.5取代已是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上月發布資料指出,BA.5變異株佔比約為81.2%,BA.4變異株佔比約為8.1%,另BA.2變異株(含BA.2.75)佔比穩定處低點;目前BA.5變異株仍為全球主流株,惟BA.4.6及BA.2.75影響部分國家疫情,需密切監測國際病毒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