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數據,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59%,創下近14年新高,也是連續4個月超過3%,這一波波漲幅讓民眾消費相當有感,節節攀升的物價令人擔憂,是否真的回不去了?對此,有學者認為,國際原物料、商品價格還有下跌的空間,至於台灣的物價,最快有機會在今年8、9月出現降價的趨勢。
以台灣目前狀況來說,今年上半年整體CPI年增率高達3.13%,且預估7月CPI年增率大於3%的可能性相當高,這讓民眾不免擔心,國內物價是否又會再調漲一波。
然而,觀看國際大環境,包括大宗物資、原物料等,在近期價格都出現下降的走勢,根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今(31)日表示,由於美國6月、7月接連升息3碼,在壓抑全球消費需求下,國際原物料價格在8月仍有跌價的空間。
只是,國內方面,吳大任指出,因7月基期較低,加上電價上漲的因素,「儘管國際原物料價格下降,廠商成本壓力舒緩,也不見得會馬上降價」。
吳大任認為,台灣的通膨高點應是落在今年6月,原因在於去(2021)年6、7月因疫情衝擊下,消費者物價指數低於2%,拉低基期,使得今年同期數據容易衝高,且7月雖然國際原物料價格回檔,但國內也有電價調漲的影響,一來一往下,7月CPI儘管不至於創新高,也仍有可能維持在3%以上水準。
吳大任觀察,當前疫情趨緩,民眾的消費意願也較高,儘管廠商降價意願仍是不大,但以時間拉長來看,「未來進口原物料價格持續走跌,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廠商很有可能會在8、9月降價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