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德國柏林的日常生活。
想像一下芝加哥減少九〇%的照明,或大多數美國城市的照明減少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馬德里或米蘭原先閃閃發光的街道和廣場,都關掉一半的燈光;上海多彩的天際線在黃浦江上投下一道道彩虹,或是東京渋谷八公前廣場沐浴在巨大廣告螢幕的眩光中─想像這些地方被冷卻、被遮蔽。倫敦黯淡到從太空中看不見環城的M25高速公路。如果消費急遽下降使全球陷入黑暗,那麼這些城市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 German Research Centre for Geosciences )的物理學家和光害汙染研究員凱巴( Christopher Kyba )表示:「至少就我們從衛星上測量到的數據而言,德國的照明比大多數富裕地區要黯淡得多。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這或許與路燈有關,但也和文化脫不了關係。」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 Robert Frost)曾寫道:「我向來熟悉夜晚。」「 我就是這樣。」凱巴說。他喜歡燭光餐廳;即使夏天因暖化一直延長(就像現在柏林經常發生的那樣),他也沒有曬黑;他的衣服往往是黑、灰兩色;他穿的T恤上頭寫著「 每個白天都必然需要一個夜晚」。他在五歲時就意識到光害汙染,因為當時他與家人住在加拿大埃德蒙頓南部的一個小鎮,可以看到南方澄澈的夜空和北方城市光害之間的明顯差異。
凱巴說,柏林的能源政策是「 僅在合理和必要的情況下提供照明」,因此只有夜幕真正低垂時路燈才會亮起,而不是像其他城市一到傍晚路燈就亮了;在倫敦、拉斯維加斯、羅馬或首爾的市區廣場,點上的往往是白亮燈光,但柏林點上的是柔和、具顆粒質感的光線,效果類似初代智慧型手機拍出來的相片;與其他城市相比,柏林的商店標誌和街道廣告通常更小、更不明亮;凱巴估計,即使站在柏林照明特別耀眼的地方(例如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該地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轟炸而部分損毀),他依舊可以數出比其他大城市中心多一.五倍的星星。
直到近期,柏林街頭還擁有四萬多盞煤氣燈,比其他任何城市都多。儘管市政府正用更亮、更節能的燈具替代,但許多柏林人抵制這種改變,因為他們更喜歡煤氣燈的金色光芒─如此柔美又充滿特殊魅力。對凱巴來說,柏林人清楚表明城市居民不一定覺得照明得越亮越好。
柏林的公園甚至根本沒有照明。凱巴表示:「你會覺得自己要進入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老實說,一開始實在很嚇人,因為裡頭暗到讓人覺得一踏進去就什麼都看不見了。」但事實正好相反。我們的眼睛會迅速適應黑暗,接著便會看到滿滿的人:少年少女們圍坐在長椅上,手機發出熒熒藍光; 男男女女獨自散步或遛狗;情侶在黑暗中喃喃發出愛語。「在某種程度上,柏林人更習慣這種黑暗。」 凱巴說。
夜晚很少是真正的一片漆黑,一九〇〇年,美國民族學家霍夫(Walter Hough)在巴黎的一次科學會議上告訴聽眾:「在黑暗中,自然界有許多光的表現形式可以幫助地球上的居民。」我們當然都知道天上有月亮和星星(儘管多數人看到的夜空早已被光害奪走許多星星),但霍夫讓他的聽眾想起了其他光源:北極光、南極光、黃道光( 地平線上由宇宙塵埃反射的陽光,看起來像座朦朧發光的金字塔)、麥哲倫星雲(一群在南半球可見的遙遠星系)、因帶著電而發光的雲層、磷光植物、真菌、礦物、水、氣體散發物、陸地和海洋中的螢火蟲(當時已知一百五十種會發光的螢火蟲)。霍夫說:「在亞利桑那沙漠晴朗的夜空下,大氣層似乎充滿了星塵,我可以勾勒出幾英里外的高地形狀、可以讀取手錶上的數字,並且毫不費力地沿著小徑行走。」他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金星的光芒就夠強烈, 讓野外的旅行者不需要其他光源(譯註:除了太陽和月亮外,金星是地球上第三亮的天體,在其亮度足夠、無光害時,可以使物體產生影子)。凱巴曾經在推特上說,如果要列出此生必做的事情,那麼看到自己的金星影子一定會在清單上。
停止購物的世界會變得更黯淡,但這在許多方面都是好的:過去十年來,大量關於光害汙染的研究顯示,許多生物的健康與自然的黑暗息息相關,這其中更包括人類在內。將糞球滾回巢穴養家糊口的糞金龜,根據銀河在夜空中的位置導航,然而今天許多地方的夜晚都被數百公里外的天空光輝所照亮,再也看不見銀河,這些昆蟲該怎麼辦?世界上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的銀河。鑑於它是我們居住星系在夜空中的印記,是否表示我們也會以某種方式迷失在宇宙中?
光害汙染影響的另一個例子是:六月下旬的夜幕降臨在廣闊的伊利湖上,氣象雷達捕捉到不祥的雲團在黑暗中迅速增生,然後開始向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移動。「喔!我的天啊!」一位當地新聞播報員在推特上這樣寫道。
這團雲是由數百萬隻─甚至可能是數十億隻─蜉蝣組成。幸好這是種對人類無害的昆蟲,也是魚類和許多其他生物最喜歡的食物,但美國東部湖泊和河流曾被有毒物質汙染,導致數十年來蜉蝣都無法生存。今天它們再次大量孵化,實在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接踵而來:孵化的蜉蝣直接被吸引到如克利夫蘭這樣的光害汙染源( 一位昆蟲學家將其稱為「光源炸彈」)。它們將泛光燈照明下反光的瀝青和汽車,誤認為月光下的水,於是產卵在乾涸的土地後死去。
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懷疑人類的夜間照明,正導致全球各個物種的種群損失( 譯註:生物學上,「 種群」指的是同一空間和時間裡某物種一群個體,例如人口或動植物個體);世界衛生組織同時將人類睡眠障礙,確定為可能致癌症因素;其他研究則認為,光害汙染與抑鬱、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有所關聯。
柏林秋天的街道上,樹葉染上了紅、橙、黃等秋天色彩,但靠近路燈的樹枝上,樹葉保持綠色的時間卻要長得多。一棵樹被人工照明的一側時序仍維持在夏季,黑暗的一側卻已經進入秋天。目前還不知道這種影響是否會損害樹木,不過我們清楚了解柏林的黑暗確實有利於某些物種。「 對於夜鶯來說,柏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凱巴說。夜鶯是一種外表不起眼的棕色小鳥,但擅長在夜間歌唱出美麗的曲調。過去十年裡,歐洲某些地區的夜鶯數量竟減少了一半,不過幸好在柏林仍常常見到牠們,因為柏林仍然提供讓牠們唱歌的夜晚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機智購物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