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擁有國際港口的背景,讓基隆成為台灣較早接觸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地方,不僅在日治時期就已經有咖啡店,如今,咖啡店密度也榮登全台之最。
從騎樓下、市場裡到漁港邊,隨處都瀰漫著咖啡香,在基隆,喝咖啡已成為一種在地人的生活文化。
騎樓下喝咖啡開啓一天日常
二十世紀初,隨著基隆港國際化發展,世界各地的飲食潮流也開始落腳基隆,特別是上流社會品味咖啡的習慣,在這裡反而逐漸成為打發時光的常民文化,不論是魚販、計程車司機或碼頭工人,生活裡都有一杯咖啡。演變至今,簡餐店、路邊騎樓、街頭巷弄或市場,都能看見基隆人用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生活。現代文青所追逐的生活品味,在許多年前早已是基隆人的日常。
人氣老店老中青客人齊聚
早在三十多年前,金豆咖啡第一代店主王國生就在基隆三十一號橋下的畸零空間開設店面,以當時流行的虹吸壺沖煮咖啡,一杯三十五元的價格,加上能在宛如「亭仔腳」(台語,騎樓之意)的開放空間喝咖啡,讓金豆咖啡擁有許多天天都來報到的死忠客人。「每天開店,就有種陷入無限輪迴的感覺,因為什麼人會在什麼時段出現,完全都不會有變動。像是一早從崁仔頂魚市場下班的工人會先來喝杯咖啡再回家;報關行的人則會在午飯過後聚集到店裡喝咖啡、填寫單據報表;下午有媽媽帶著放學的孩子來店裡『托嬰』等,每天都在上演一樣的情節。」第二代店主王鴻麟笑著說。
王鴻麟從爸爸手上接下咖啡店後,考量到三十一號橋是危橋,一直有拆除風聲,便開始尋覓新的落腳處。最後與太太在忠三路上看到至今擁有八十年左右屋齡的迷人老屋外牆立面,便決定租下一、二樓的空間作為新址;同時間,橋下店面仍在營運,直到二○一八年才結束營業。
把關品質延續傳統再升級
王鴻麟仍延續父親用虹吸壺沖煮咖啡的作法,但將父親萃取咖啡的方式微調,包括調整咖啡研磨的粗細程度與粉水比,以期在呈現精品咖啡風味時,仍能保留虹吸式的飽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