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包容與愛化作實際的樣貌,或許可以在黎明教養院的庇護工場找到答案。庇護工場以服務身心障礙學員為主要工作,透過各種技能培訓,讓他們可以發揮長才、擁有自立能力,於是在花蓮設立工坊。每天都會從這飄出香甜滋味,有時是酥餅、有時是蛋糕,讓路過的人垂涎欲滴,也讓學員逐漸培養出自信心。
為了讓地方的美好能發揮影響力,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創新設計行動」在2021的計畫中,邀請黎明教養院庇護工場作為合作夥伴,媒合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師生團隊,從需求端出發、結合共創精神,設計出符合單位精神的識別、禮盒包裝,並協助改造現有空間,點亮這個隱身街區的據點。
為了讓設計打動人心,東海團隊在實際繪製前,來到庇護工場與學員相處聊天,希望在認識彼此的過程中,深掘更多暖心故事,進而融入在視覺設計當中。黃麒珈想起與學員初次互動就徹底被他們的真誠所感動,「剛開始聊天時,你會發現他們不敢直視你,但隨著相處時間拉長,漸漸地會有俏皮互動,也能從他們的行為中,感受到對人的真心實意。」林秉毅也分享自己的觀察,「剛抵達庇護工場時,我跟每個人打招呼,但有位女生就是遠遠的躲在旁邊觀察不敢靠近,所以後來我也把她害羞的樣子畫進識別設計裡。」
因應消費者客製化的需求,東海團隊將禮盒款式模組化,透過不斷地溝通討論,最終產出符合期待的設計。
問到過程中的挑戰,黃麒珈與林秉毅坦言,要將眾多學員的特色融合並設計出IP角色,其實是挺有挑戰性的事,「但細細感受之後就會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敦厚、溫柔的特質,然後就構思出圓潤臉頰的親切模樣。」為了賦予設計更多的生命力和故事性,二位同學將角色概念延伸,設計出認真做甜點的身影、掃地的模樣、害羞不語……等樣貌,「我們還依照學員的各種形象設計小卡片,背面附上角色介紹,讓IP不只是識別,更充滿溫度。」
黃麒珈提到,加入這個計劃之前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因此若是能運用設計的力量,讓學員的努力被看見,那就是參與其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其實我們都一樣,會有小聰明,工作時也會想偷懶,只是這裡的學員,學習能力稍慢一點而已。」
花蓮黎明教養院公共事務部主任何宗遠,以及黎明職業重建中心主任鍾京廷是本次計劃的主要參與者,為期近半年的合作過程,他們感受到設計者的用心與細緻觀察。何宗遠提到,以往的IP較無明顯辨識度,因此希望透過這次的設計更貼近消費者與年輕市場,吸引大家對庇護工場的關注。「我們教導學員製作產品,其實是希望他們有能力自立,進而產生轉型的機會,改變過往大眾認為身心障礙者只能扮演被幫助的一方。」這樣的概念也融入禮盒設計,團隊特別設計分格款式,在每一格底部標上數字,學員只要依序擺放就能獨立完成作業,從細微處關照學員的工作流程,讓這份禮多了更多的溫暖和用心。
黎明教養院何宗遠主任感謝專業設計團隊的參與,為地方組織解決專業人才不足的現況。
何宗遠有感而發地分享對這次合作的感想,「我們過去大多集中精神在銷售或學員的照顧,但這次跟團隊的互動中,我們有機會學習到很多新的觀念,像是店面設計的提升,就能讓更多人產生走進來的欲望、增加學員和外界的接觸機會,這對學員來說其實是很大的助益。」
黎明教養院的庇護工場在後山埋下良善種子,讓身心障礙學員從烘焙製作中找到自信與自立能力,這份對學員的溫柔關懷,在設計者心中也發酵成充滿創意的模樣,透過設計力展現出最溫柔的人情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