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遠山以連綿不絕的姿態包圍著花蓮光復鄉,座落其中的邦查農場,也回應著環境的優渥條件,以生生不息的野菜文化為基礎,張開雙手,擁抱來自各地對農業有興趣的人們。
農場主人秀蓮姐致力於推廣有機農業,同時也將種植與管理技術分享給在地小農,期許串聯土地的正能量循環。除此之外,秀蓮姐致力於推廣食農教育,透過遊程設計及體驗經濟的模式,帶著旅人透過五感認識阿美族野菜文化,從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脈動。
中華電信基金會創新設計行動計劃今年邁入第二年,因著看見秀蓮姐對家鄉土地的執著,因此媒合了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蕭毓庭老師帶領的團隊,將珍貴的有機野菜文化重新包裝、推廣,並將設計想法帶進食農教育推廣的作為,期盼將在地經濟的價值傳遞出去。
亞大團隊克服一趟七小時的車程往返學校和農場間,為原鄉物產設計出具有在地特色的產品識別。
參與這次設計案的郭虹里與鄭有矞,實際造訪農場後深深體會,任何設計都應該充份與在地精神做結合,「剛開始設計的LOGO圖樣都很繽紛,但來到邦查之後,我們把視覺轉化為純樸、沉穩的感覺,也更接近在地樣貌。」結束第一次的旅程之後,兩人馬上自創獨特的原民圖騰,讓圖騰轉化成衣襟的樣子,印製在紙箱、蔬菜袋上頭,讓人第一眼就能直觀感受這是來自後山的寶藏。
透過秀蓮姐的介紹分享,兩人對農業也漸漸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從摘採與品嘗的程,體驗到在城市裡從未發現的感動,於是,他們將這份感動帶入設計,除了原鄉意象的圖騰設計,在包裝外觀上強化產品天然與來自在地的標語,安全標章、保存方式、生產地址…等,也都運用設計巧思,做了新的配置。「我們希望讓收到蔬菜的人都能感到安心。」
邦查農場長年推行食農教育,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阿美族野菜文化,並喚起消費者對安心食材的重視。
另一個讓他們相當感動的部分,是秀蓮姐推動野菜文化的精神。每種野菜都能對應到阿美族的生活型態,如此環環相扣,連結土地與文化,讓來自遠方的旅人,更加懂得身邊一草一木皆充滿著故事。於是團隊為食農體驗製作教材,期許讓整個體驗能夠更加完善,「我們考量到野菜外觀不容易被記憶,因此運用插畫方式呈現,讓參與的民眾可以做實際比對。」體驗教材還特別區分為大人版的茄芷袋和兒童版的互動帆布袋,其中,兒童版設計了魔鬼氈設計,讓小朋友可以對應帆布袋外觀的插畫,黏貼上正確的野菜種類,這樣的設計也讓秀蓮姐驚喜不已。
這次的計劃案串連了位於台中霧峰的亞洲大學與花蓮邦查農場,彼此之間隔著貫串全島的高聳山脈,經過密集的磨合和互動之後,雙方建立起共同的期待:期許在這次的合作中,傳達光復鄉的有機農業形象,就算只是一個起頭也好,希望能讓有機農業的觀念以及阿美族野菜文化能有所延伸與保留。
邦查農場如同花東農業的小小縮影,縱使大多數產品都需要翻山越嶺才能抵達消費者手上,但是拿到的瞬間,隨即能感受到農人對作物投注的用心。設計力灌注除了讓品牌形象趨於成熟與完整,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傳達對土地的敬意,並將它們傳遞到消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