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木頭人!」《魷魚遊戲》用小孩遊戲當主軸,人人都懂,是暴紅關鍵。
運用在地特色,找到讓觀眾熟悉的「氣口」,嘗試他人不敢試的內容,台灣也能出頭天。
韓國《魷魚遊戲》全球暴紅之後,有人問「台灣魷魚在哪裡?」
這題目可大可小,台灣努力經營華語流行文化,想藉此當跳板、進軍全球;但兩岸關係不佳,加上對岸不鼓勵花美男、電玩、圈粉、選秀等,形同將華語市場削去一大塊。這時看到韓國靠《魷魚遊戲》拿下各國收視榜首,是天大好消息,代表以前鐵板一塊的歐美觀眾開始接受上字幕的異文化節目;養成新習慣之後,我們也能放眼全球。
身為製作人的我最敬佩《魷魚遊戲》克服疫情、採大量棚內拍攝,而且畫面變化多端、不覺單調,加上用小孩遊戲當主軸,觀眾輕鬆看懂,不必費心分析這齣戲跟《飢餓遊戲》、《Running Man》等影片的雷同,或與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的關聯,編劇更不必賞善罰惡、檢討殺戮四百多條人命的後果,真是太敢了!韓國愈做愈敢想像,拚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