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朋友告訴我,拉拉山除了水蜜桃,還有台灣自己種植的奇異果,問我想不想一起上山看看?
「我跟你說,在台灣種的不叫奇異果,叫獼猴桃,果肉是黃的,不但香氣濃、酸甜度也高,跟進口的滋味完全不一樣,還可以連皮吃,月底採收時要不要一起上山看看?」我一直知道上個世紀初,紐西蘭的修女將種子帶回紐西蘭,自此落地生根,改良後被發揚光大,成為紐西蘭的代表農產品之一,但長這麼大,還沒在台灣看過長在樹上的鮮果,當然一起上山了。接待我們的,是拉拉山比亞外部落的長老猶浩.達亞,也是主要生產者,接觸獼猴桃已經十餘年。
「小時候跟父親上山打獵,獼猴桃是很重要的指標,山上的動物都愛吃這個果子,只要守著樹,就能抓到果子狸、山豬跟猴子。」長老笑著說。
台灣原生種 又香又酸動物都愛
那個時候的獼猴桃小小一顆,又酸又香,和現在進口的品種完全不一樣。十幾年前,原本在山上種植水蜜桃的他,想要增加作物的種類,想起小時候的獼猴桃,便四處討教,幸運地遇到一直希望替獼猴桃正名的倪正柱教授,確定了自小熟悉的獼猴桃是腺齒獼猴桃,且位於一千兩百公尺海拔的部落土地適合種植,於是猶浩長老便開始肥育土地,自製堆肥,也靠鋤草的腐植質讓地力茁壯。
猶浩在山上找到原生種後,便帶回田間培育茁壯,再嫁接較耐熱、皮薄毛短且甜度高的黃肉種獼猴桃,經過漫長的五年,結果率卻怎也提高不了,平均一棵果樹只結一百粒。直到五年前,向同樣種植獼猴桃的生產者請教,「才知道原來獼猴桃也有分公樹跟母樹,而我嫁接的全部都是母樹,果然土法煉鋼還是需要跟專業農夫交流,才能少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