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於名詞的錯誤解讀已經積非成是到理所當然的地步,相似常見的安瓶還有玻尿酸跟左旋維生素C,都是錯誤的稱呼。
這篇文章帶大家簡單認識醇與酒精,接下來就用比較基礎的觀點來告訴大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
醇,在有機化學的定義是指任何有機化合物,其羥基官能團(-OH)被綁定到一個飽和碳原子,就叫醇。
細分的話有一級醇、二級醇跟三級醇,也就是你下面看到的那個圖片,如果這時候你問我怎麼沒有四級醇,我只能跟你說也許你需要重新報考高中了。
這邊會影響到氫鍵的強弱: 1°>2°>3°
另外還有一個叫酚,就是將(-OH)接在苯環上面。
還有根據連結的(-OH)數量,也有一元醇、二元醇跟三元醇.......。
常見的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醣類,例如甘露醇、木糖醇還有葡萄糖,都是屬於多元醇。
醇的命名要怎麼決定?
在最靠近(-OH)基團的碳如果只有一個,我們稱為甲,是的,就是甲乙丙丁這個順序排下去,於是你熟悉的乙醇,也就是大家口中說的酒精,就是兩個碳,這樣三個碳的應該就知道是什麼了吧,是丙醇。
所以廣義的來說,醇類都可以稱呼為酒精,一般工業上就算是到了己醇也是叫酒精,只是平常一般消費者都習慣把乙醇直接定義為酒精了。(關於酒精名字的歷史,我放在文章最下面。)
不過因為碳鏈結構的關係,碳鏈加長會改變物質的極性,如果不知道極性的就當做是親水性好了,詳細的回去自己看課本。
所以通常會拿來市面上消毒的酒精或是對於細菌或是病毒有消滅作用的,都是在丁醇以內的醇類。
而根據對與蛋白質破壞能力的效果與安全性綜合評估,乙醇跟丙醇還有異丙醇是最好的選項。
但是丙醇還有異丙醇有機會會轉變成丙酮,會有味道,而且對於某些人來說刺激性比較強,漸漸的就以乙醇作為日常使用的大宗了。
但實際上丙醇類還是很常見的,外用消毒的棉片就是異丙醇。
有鑑於最近酒精亂象,之前請了好兄弟5047幫忙寫了一篇異丙醇介紹,請參考: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IPA)也是可以用來消毒的
至於丙醇類的消毒能力還有安全性其實全世界研究都已經多到不行了,我就簡單選幾個給大家看就好了:
- 【CDC】Hand Hygiene Recommendations
- 【FDA】Hand Sanitizers | COVID-19
- 【FDA】Q&A for Consumers | Hand Sanitizers and COVID-19
- Hand sanitizer
- Safety and efficacy of 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aqueous versus 2%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in 70% isopropyl alcohol for skin disinfection prior to percutaneou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sertion in preterm neonates: the ARCTIC randomised-controlled feasibility trial protocol(DOI: 10.1136/bmjopen-2018-028022)
-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 Epidemiologic Background of Hand Hygiene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ents for Scrubs and Rubs(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Oct. 2004, p. 863–893 Vol. 17, No. 4 0893-8512/04/$08.000 DOI: 10.1128/CMR.17.4.863–893.2004)
- Antiseptics and Disinfectants: Activity, Action, and Resistance(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volume 14, pages 227-227 DOI: 10.1128/cmr.14.1.227-227.2001)
異丙醇因為味道的關係,所以有一些業者會添加芳香劑(從下圖可以看出異丙醇是核准的乙類成藥)。
其實也有乾洗手:
醇為什麼可以殺菌消毒?
醇達到抑制甚至是破壞病原體的機轉是經過三種方式:交聯(Cross-linking)、凝固( coagulating)、結塊( clumping)。
簡化來說就是醇在接觸到蛋白質表面的時候,會因為極性關係,將蛋白質的結構撕開,然後跟分裂的蛋白質進行交聯,分開的蛋白質會分別凝固或是結塊,導致破壞了蛋白質原本的結構。
這邊也解釋了部分病毒或是細菌為什麼不能用高濃度酒精來消毒的原因,因為有水的狀態下,醇的官能基會更好作用,尤其是高極性的醇類,水分不足的時候醇的極性力道比較低,所以沒有辦法破壞蛋白質的結構。
比較細部的還有一些是經由細胞膜分離作用或是醛化反應,那個就不在這邊贅述了(參考:Chemical Disinfectants)。這張圖可以看到乙醇還有丙醇都可以對於細胞膜有破裂的作用:
但是不同醇類還是有不一樣的理化特性,所以要針對不同的病原做篩選。
甲醇:甲醇算是所有醇裡面殺菌力最弱的。
乙醇:對於Pseudomonas aeruginosa,乙醇濃度30%-95%(V/V)就可以在10秒內殺死,對於Serratia marcescens, E, coli and Salmonella typhosa在濃度40-95%的時候可以在10秒內殺死;多數格蘭氏陽性菌可以在60-95%的濃度下於10秒內殺死;對於hepatitis B viru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echovirus, and astrovirus有消滅能力。
95% 的乙醇可以在15秒殺死痰液中的M. tuberculosis,70%的乙醇也可以消毒組織階段的Cryptococcus neoformans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 Coccidioides immitis與 Histoplasma capsulatum。
丙醇:異丙醇可以在60-80%的濃度下10秒內殺死E. coli and S. aureus,丙醇是一個有效的殺病毒劑,例如herpes, vaccinia,還有influenza virus,親脂性病毒hydrophilic viruses (例如adenovirus, enterovirus, rhinovirus, 以及rotaviruses 但是不包含 hepatitis A virus (HAV) 或 poliovirus<DOI: 10.1128/aem.56.11.3601-3604.1990>)
異丙醇對於nonlipid enteroviruses沒有活性,但是對於hepatitis B virus有消滅能力,20%的異丙醇可以消除Acanthamoeba culbertsoni的囊腫。
網路上賣的酒精可以買嗎
另外在這邊要提醒大家注意一個亂象,不要因為買不到酒精或是消毒液就隨便在市面上亂買沒有驗證的產品,我知道現在很多社團還有群組都有人在做這樣的生意,撇開法規不談,這樣搞的產品基本上是沒有經過驗證的,你要如何能確定你買回來的酒精就真的是酒精?或是真的就有達到他標示的濃度?
要是沒有,這時候如果接觸到細菌或是病毒,自以為已經消毒完成但是卻把病毒帶回家中,這樣應該不是你在購買當下所期望的事情吧?
更有甚者,知道現在大家對於異丙醇已經被謠言洗腦不敢買,就故意在標示上寫的不清楚,企圖引誘那些一知半解的人。
IP alcohol其實就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這邊剛好也有網友送驗市面產品,瓶身標示是第三丁醇,但是實際上裡面什麼丁醇都沒有,而且就算是乙醇還有丙醇濃度也不足,還有會造成毒性的甲醇。
最後比較無奈的就是法規問題:
1.只要是乙醇,的確規範嚴格,適用「菸酒管理法」。
2.異丙醇只有儲存問題,適用消防法。(乙醇製品也適用)
3.網路賣酒基本上就是違法
這個部分就自己參考了,我只能說不要心存僥倖為了賺這個錢去違法,尤其是造成防疫破口。
以上部分圖片感謝藥師同仁(建隆、大鬍子、yi-chin)提供
酒精名稱的來源
alcohol這個字最早是出於阿拉伯文الكحل(al-kuḥl),意思為”眼影”,al, 阿拉伯定冠词。 -cohol, 同 kohl, 眼影粉末,那時候的阿拉伯女性會把銻粉混合其他的顏料塗在眼睛周圍,它原是細粉狀的銻硫化物Sb2S3的名字,其被作為防腐劑和眼線膏。
粉末最初製備在一個封閉的容器中,由自然礦物輝銻礦昇華製得。
1543年,Bartholomew Traheron這個新教作家在翻譯John of Vigo的時候描述到barbarous(那時候新教的人會稱呼來自北方或外邦的人為barbarous,也就是現在的Barbarians)會使用這樣的粉末,而這樣的粉末會用到一種液體:the barbarous auctours use alcohol, or (as I fynde it sometymes wryten) alcofoll, for moost fine poudre.
1594年,德國醫生Libavius 在他的書 Alchymia 用了 vini alcohol vel vinum alcalisatum來描述酒精這個物質
1657年,William Johnson 在他的 Lexicon Chymicum 使用 antimonium sive stibium這個詞彙,由此延伸,這個詞來指任何流體獲得的蒸餾法,其中包括”酒中的酒精”(alcohol of wine):vini as quando omnis superfluitas vini a vino separatur, ita ut accensum ardeat donec totum consumatur, nihilque fæcum aut phlegmatis in fundo remaneat.
後來在1850年之後,漸漸的這個詞彙就是用來描述酒的靈魂(spirit of wine),漸漸的就演變成今天的酒精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這邊:
https://www.sciencefriday.com/articles/the-origin-of-the-word-alcohol/
https://en.wanweicidian.com/wiki-alcohol
延伸閱讀
如果不知道安瓶錯在那邊的看這邊:安瓶是什麼?
如果不知道左旋維生素C那邊不對看這邊:維他命C 叫左旋C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