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月收入6位數,同事拎Dior她卻拿著環保袋...中年失業兩樣情:年輕不理財,你不知「未來」哪時候來

月收入6位數,同事拎Dior她卻拿著環保袋...中年失業兩樣情:年輕不理財,你不知「未來」哪時候來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崴爺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2020-08-21 11:50

「人年紀大時,最大的壓力是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但不好意思,在資本主義裡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大部分的尊重,都來自於你的財富和收入。」

 

我的前東家又資遣一票員工,昔日戰友N也在這次光榮失業了。沒有其他人中年失業的恐慌不安,她老神在在地和我吃飯、聊天。

 

當崴爺還在職場走跳的年代,電視、報媒當道,大媒體的業務每個月業績隨便都是百萬起跳,月入6位數也是常態。很多業務開著百萬名車、手掛香奈兒山茶花手錶、拎著Dior包包跑客戶,就只有這位大姊拿個環保袋,開著中古Toyota。

 

我記得,有次搭著她的車,我開玩笑問她:阿姐賺那麼多錢,怎麼不換一台車啊?

 

她說:我都把錢拿去投資啦。

 

她還和我說:年輕人要懂得理財,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呢。

 

結果,「未來」真的很快來了。

 

我才離開傳統媒體圈10年,這個產業就大崩盤。眼前的大姊邊喝咖啡邊和我說:

現在很感謝當時的自己,沒把錢亂花;工作這麼多年存下的股票,現在一年可以拿到5、60萬的股息;雖然和以前不能比,但往後生活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危機。

 

崴爺看到一段話,真的很有感。

 

「人年紀大時,最大的壓力是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但不好意思,在資本主義裡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大部分的尊重,都來自於你的財富和收入。」

 

想在現實社會當個「被尊重」的大人,口袋可不能空空啊。

 

崴爺有2件事,想要分享給比我年輕的你。

 

5%機會成本

 

略懂投資理財的人應該能理解,年投報率5%其實並不難。如果你省下100元好好投資,來年,它可以幫你賺回5%的報酬,放得更久還會有複利的效應。這也就表示,當你亂花荷包裡的100元,其實你真正的花出去成本是「105元」!有這種「機會成本」的認知,你就會稍微收手一點。所謂的小確幸,其實它的成本比你想像多更多。

 

花錢要合理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消費行為也是這樣的,如果你把自己消費標準拉得太高、太不合理,非名牌不穿、非大餐廳不吃,你會把這種消費方式錨定成「常態」,那會讓自己變得「很難養」。有句話說:不要太常犒賞現在的自己,要存錢給未來的自己。如果你希望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自己,記得「花錢要合理」,別把自己慣成「偽公主」、「偽王子」。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很羨慕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口袋有錢,立馬花的人。他們很快樂、很帥氣、很光鮮。但隨著歲月增長,我也只見過他們當下的美好。20年後,他們的人生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反而是那些自律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看起來有錢的,都花在身上那些光鮮亮麗;而真正有錢的,他們的錢正忙著幫忙賺錢。

 

共勉之。

 

作者簡介_崴爺

創業者/KOL/作家

寫創業的事、寫職場的事、寫人生的事。「我是崴爺」粉絲團,吸引超過21萬粉絲。2016年至今,已出版過三本書。

 

※本文獲我是崴爺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千萬別碰這7種讓你變窮的習慣!「創造複利,延遲享受」才能在中年以後華麗變身
千萬別碰這7種讓你變窮的習慣!「創造複利,延遲享受」才能在中年以後華麗變身

2022-03-16

「你玩不起就不要玩,很多人要租!」房租1年多48萬!26歲第一次租店面,房東給我的震撼教育
「你玩不起就不要玩,很多人要租!」房租1年多48萬!26歲第一次租店面,房東給我的震撼教育

2020-08-07

進口車、名牌包,23歲直播主年收300萬不夠花...人生太早發財,到底是一種福氣還是詛咒?
進口車、名牌包,23歲直播主年收300萬不夠花...人生太早發財,到底是一種福氣還是詛咒?

2020-07-22

中年失業,不敢告訴家人;向朋友求助,卻發現大家也自身難保...45歲像過季商品,半買半送都佔位
中年失業,不敢告訴家人;向朋友求助,卻發現大家也自身難保...45歲像過季商品,半買半送都佔位

2020-06-02

最慘時帳面賠了160萬...這場股災像雲霄飛車,一個菜鳥學到4個血淚教訓:跟著老師做應該會很嘔
最慘時帳面賠了160萬...這場股災像雲霄飛車,一個菜鳥學到4個血淚教訓:跟著老師做應該會很嘔

2020-05-20

不靠高薪、富爸爸...一個創業家的觀察:不到50歲就能安心退休的人,他們30歲都做了這件事
不靠高薪、富爸爸...一個創業家的觀察:不到50歲就能安心退休的人,他們30歲都做了這件事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