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柴山或壽山,很多人會立刻想到「獼猴」這兩個字,接著腦中會浮現成群猴子威嚇、甚至搶食人類食物的畫面,因此現代人對於他們是避之唯恐不及。每次登山之前總要檢查裝備,最好手持登山杖或短棍樹枝防身,只是人猴之間的衝突從來就不曾停歇。也因為不堪其擾,台灣決定在年底解除獼猴的保育類動物之名,此舉引來不少動保專家的憂心:「若是獼猴被列為保育類動物時已經有這麼多紛爭,當他們不再受到保護之後,未來還會有多少危險等著他們?」
10月23日,我們跟著獼猴吱吱黨的發言人林美美,一起到壽山上一堂「獼猴課」,一味追求武器與架設圍籬無法弭平人猴之間的衝突,唯有人類主動「理解」,進而與他們「共存」,彼此才能和平相處。
人類迷思、獼猴迷失
當高雄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登山客能夠從柴山或壽山眺望海景與都會景觀,在壽山國家保育公園內欣賞生物多樣化,但我們對於這些動植物又有多少認識呢?
面對同屬靈長類動物的獼猴,人類卻存在諸多幻想。舉凡威風凜凜的公猴,等待三妻四妾服侍;獼猴總喜歡攻擊人類,搶奪手上的食物,卻又棄之於地上,相當浪費;台灣的野生獼猴身上有許多病菌,容易傳染給人類,所以必須把他們隔離在某個範圍裡,最好是動物園。
《CSI》有一集是演飛機乘客集體痛毆另一名發病的乘客,並且置他於死地,但最後是無罪釋放。主角Grissom說過:「人類總是做出各種假設,這是很危險的。」的確,這次我們跟著獼猴吱吱黨上山才發現,原來我們對於獼猴的認知還停留在幾十年前。首先,獼猴組成母系社會,群體內的核心猴群是高位階的母猴;公猴僅扮演「里長伯」的角色,他們必須服侍母猴,擁有母猴認可才有交配與停留的機會,但他們最長只待四年。公猴總是不斷在猴群間流轉,只有母猴會一輩子留在原地。此外,獼猴的地位是世襲制,而且只傳給女性。
然而,面對獼猴不斷搶食登山客的食物,人類祭出不同的手段,無論是針對獼猴或人類,但成效總是有限。卻很少人能夠退一步設想:「當我們面對野生動物時,到底該遵循大自然的法則,還是人類制定的規範呢?獼猴又為何喜歡拿我們手上的食物?」面對新聞報導用「搶」這個字眼,林美美其實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在獼猴的世界裡,沒有「搶奪」的概念,他們生活在樹林之中,原本就能享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人類介入之後他們卻受到限制,這先來後到的問題也許讓獼猴感到困擾。況且,當我們自詡為靈長類最聰明的物種,卻不懂得保護自己的食物財產,這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