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颱風本周末可能侵襲台灣,但氣象專家對部分媒體過度解讀颱風路徑,十分有意見。吳德榮說,昨天下午氣象局的路徑潛勢預測圖,中間那條線通過花蓮,就被刻意說成「穿心颱」,其實模擬路徑分布從北部海面至台灣南端近海;賈新興也說,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提供預測颱風路徑的可能機率分布,但不是預測單一的解,因為就科學理論來說是不可能的。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中央氣象局今(22)日2時的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第11號颱風白鹿受太平洋高壓導引,大致向西北進行,周六、日(24、25日)侵襲台灣的機率很高;但由不確定的範圍顯示,其中心在宜蘭、花蓮、台東登陸,甚至於南端近海通過,都有可能。
他說,最新(21日20時)歐洲系集模式(ECMWF)顯示,50次模擬路徑分布也是北從北部海面、南至台灣南端近海,其中有大量的模擬路徑通過台灣,顯示白鹿侵台的機率很高。但若在詮釋時,只因昨日下午的路徑潛勢預測圖,中間那條線通過花蓮,就刻意說成穿心颱;那麼今晨微調為通過台東,又要說成「什麼颱」?
他指出,明顯錯誤使用路徑潛勢預測圖,甚至進一步利用那條線去預估各地的風雨,完全忽視預報誤差的存在,不符合科學。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監賈新興也在臉書發文說,大氣運動方程具有混沌(chaos)的特性,使得天氣預報的誤差會隨時間而放大,並對於初始的觀測資料非常敏感。他表示,系集預報確實大幅提升了颱風預報的準確度,但提供的不是唯一的解。白鹿到底怎麼走,根據多國將近100組的系集預測顯示,接近台灣時的可能性非常多,排除一些特別不一樣的路徑後,白鹿走法的分布可以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所以充滿了許多想像。
賈新興說,但不論是什麼颱,面對颱風這個大自然的現象,我們無法百分之百掌握它,但可以做好萬全的準備,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採取正確的行動。
中央氣象局說,今天(22日)太平洋高壓逐漸西伸增強,水氣稍減,各地大致以多雲到晴的天氣為主,不過南部及東南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中部以北地區及宜花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出門請攜帶雨具備用;氣溫回升,各地高溫約32、33度,其中大台北高溫在34度左右,沒下雨的時候較為悶熱。
至於輕度颱風白鹿,凌晨2時中心位置距離鵝鑾鼻東南東方約1190公里的海面上,未來往西北朝台灣方向移動,侵台機率高,颱風路徑隨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弱仍有變動調整的幅度,請特別留意此颱風的最新動態。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