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冰箱不是保險箱,這15種東西請不要往裡放

冰箱不是保險箱,這15種東西請不要往裡放

Heho健康網 文/陳亦云

焦點新聞

達志

2019-08-18 18:12

每個家庭都會有冰箱,用低溫冷藏來減緩細菌生長的速度,以保存食物的新鮮。一般人習慣把什麼東西全都丟進冰箱,認為冰箱就是食材最佳的「保險箱」,事實上,並不是任何食材都適合擺進冰箱冷藏,專家建議有15種東西不該放進冰箱,否則不但會降低品質與養分,甚至有可能會加速變質,成為食材腐敗的一級殺手。

1、番茄:
番茄經低溫冷藏後,其成熟的過程會被強制停止,而冷氣也會讓番茄的細胞壁受損,造成質地改變,或是出現表皮皺爛的現象,導致表面出現黑斑,或是酸敗腐爛,建議放在室溫下並於五天內食用完畢。

 

2、洋葱:
冰箱的環境太過濕潤,會讓洋葱清脆的質地變得軟爛,甚至會加速發霉損毀。此外,建議不要將洋葱跟馬鈴薯放一起,因為洋葱所釋放出來的乙烯會汙染馬鈴薯,導致這兩種食物的品質都會快速變壞,建議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3、大蒜:
大蒜適合放在乾燥通風而且涼爽的地方,但冰箱屬於密閉空間,濕潤的環境會讓大蒜很快發芽發霉。

 

4、馬鈴薯:
把馬鈴薯放在冰箱裡會讓澱粉很快轉換為糖分,導致變軟,很大程度會影響原有的口感,建議應以紙袋包裝,擺在室內陰暗乾爽的環境中存放。

 

5、黃瓜:
黃瓜適合儲存在攝氏10到12度的環境,但冰箱冷藏間平均攝氏4度的低溫會讓黃瓜被凍傷,失去原有的風味與脆感,甚至還會長出毛髮黏,建議放置於陰涼乾爽處。

 

6、青椒:
青椒適合儲存於攝氏7到8度的環境,但冰箱冷藏間平均攝氏4度的低溫會讓黃瓜被凍傷,變黑變軟,所以不宜在冰箱久存,請儘快調理食用。

 

7、 胡蘿蔔:
胡蘿蔔放在冰箱會使其水分受凍變成乾澀,表皮發黑,影響口感,營養也會流失,放置在室溫下即可。

 

8、蜂蜜:
蜂蜜適合在室溫下保存,冰箱的低溫反倒會讓蜂蜜結晶凝固,大大影響口感,只要把瓶口栓緊,擺在陰涼處就可以保持蜂蜜長期不變質。

 

9、麵包:
麵包在烘烤的過程中,麵粉中的澱粉直鏈分部已經老化,這也是麵包之所以有彈性與柔軟的原因。把麵包放進冰箱容易使其流失水分變得乾硬,一般的麵包最好擺在常溫下並於3天內吃完,但如果超過3天,最好將麵包裝進容器內,再放入冷凍室儲存,以保持其水分,待食用時再拿出來解凍。

 

10、香蕉:
香蕉放在冰箱的話會增快變黑腐敗,口感也變差變苦,建議擺在室溫存放儘快食用。

 

11、酪梨:
酪梨是亞熱帶水果,必須等到外皮轉為黑色才算熟透,如果在綠皮時就放進冰箱,酪梨會因為低溫而持續處於未熟狀態,就算再從冰箱取出移至室溫,口感也會變得不好,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12、蛋黃醬:
在攝氏9度以下蛋黃醬很容易分解,也容易繁殖菌類,所以最好放在室溫下儲存。

 

13、巧克力:
巧克力放在冰箱冷藏後,一旦取出在室溫下就會於表面結成一層白霜,極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

 

14、咖啡:
過期的咖啡豆或粉可以放在冰箱裡來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以幫助冰箱去雜味,但新鮮的咖啡豆放進冰箱不僅會導致其香味流失,還容易吸收冰箱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得咖啡變味,所以最好還是放在裝罐或裝袋放於涼爽陰暗的地方儲存。

 

15、中藥:
中藥不宜放在冰箱裡存在,因為可能因冰箱環境濕潤受潮而影響藥性,而且與其他食物混放後容易引起細菌孳生。如果要長時間保存中藥,最好放在乾淨的玻璃瓶中,置於陰涼通風處。

 

※本文授權自Heho健康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眼睛脹痛可能是眼壓高的警訊!補充 6 大營養素就能護眼
壓力大怎麼辦?研究發現聞伴侶的味道就能紓壓
夏天喝什麼最消暑?5 種飲品不只解渴還能防病

延伸閱讀

經濟部拍板!冷氣、冰箱汰舊換新最高補助3千
經濟部拍板!冷氣、冰箱汰舊換新最高補助3千

2019-01-24

9成5大學生拚暑假打工賺錢,12年最積極!誠品、星巴克、小七當條碼師…心中首選是它「連六霸」
9成5大學生拚暑假打工賺錢,12年最積極!誠品、星巴克、小七當條碼師…心中首選是它「連六霸」

2024-06-19

不點飲料霸占位子坐整天 星巴克出手了!門市公告2條款,網友:奧客要發動客訴了
不點飲料霸占位子坐整天 星巴克出手了!門市公告2條款,網友:奧客要發動客訴了

2024-07-16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軍公教停砍年金第一案再表決,他竟投錯票、藍營又獲勝續付委⋯年改2爭議會不會開倒車?2情境解析

2024-04-19

星巴克「肉桂粉」驗出一級致癌物「退運銷毀」!公司回應了…環氧乙烷有多毒?長期接觸恐罹癌
星巴克「肉桂粉」驗出一級致癌物「退運銷毀」!公司回應了…環氧乙烷有多毒?長期接觸恐罹癌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