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無印良品、IKEA宣布降價 幅度至少10%

無印良品、IKEA宣布降價 幅度至少10%

2018-03-01 12:33

衛生紙、胖老爹、50嵐都宣布即將漲價,國人大嘆萬物齊漲,但日本無印良品和瑞典家具品牌「IKEA 宜家家居」卻宣布降價,降幅至少10%以上。

日本無印良品在官網上宣布,生活用品、食品、家庭用品與服飾等類別,約有2400件商品降價,降幅從10%至25%;台灣無印品證實,3月中旬起將跟進降價,平均降幅至少10%。

 

 

(取自日本無印良品官網)

 

台灣無印良品指出,每年都會檢視產品的生產流程,此次降價是對生產線重新評估後做出的決定,透過避免過度包裝及不必要浪費,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實惠的商品,因此本月中調整價格,至少有上百件商品調降,幅度從10%到25%不等,這是台灣無印良品近3年來第5次調整價格。

 

而IKEA去年9月即預告,2018年起,將有逾450項型錄商品價格異動,最高降幅達25%,IKEA也在本月推出近百項「絕版品出清」,將祭出五折優惠。

 

 

在逾5千名參加勞退新制的受訪勞工當中,有43.4%贊成開放自選投資,比率最高;不贊成者占比19%,另有37.6%「沒有想法」;如果僅計算明確表達意見的勞工,贊成與反對者比例是懸殊的7比3。

 

贊成者的理由,以「退休金屬於我自己,希望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運用」比率最高,其次則是「開放自選可以增加收益」;主要不贊成原因則是「沒時間處理」、「不擅長投資理財」。贊成開放自選者有9.3%明確表示會參加自選投資,72.9%要看投資標的內容再決定。

 

在公布調查當下,勞動部仍以勞工退休金是為保障勞工老年經濟生活,應以安全、穩健為優先考量,做出「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觀察勞工意向,同時聽取相關部會、專家學者意見,尋求共識」的保守結論。許銘春對調查結果的解讀是,勞工對自己的錢自己投資,覺得天經地義;但真要開放,又對「自擔風險」有疑慮。

 

《今周刊》6月初針對全體立法委員進行調查,回覆的65位立委當中,有54人支持開放勞退自選、3人反對、8人無意見,支持率83.1%。

 

其實,從江健興與戴國榮兩位年齡相近、出身背景也很類似的工會幹部,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竟如此南轅北轍,充分體現了支持與反對開放勞退自選的意見,過去十多年來是如何地激烈拉扯;或許這正是為何即使明確反對勞退自選的勞工已不到兩成、絕大多數立委也樂觀其成,許銘春還是只敢說出「開放討論」,而不願做出更積極宣示。

 

勞退新制上路前  就爭論過要不要自選

官方曾提方案  遭勞團強烈反對喊卡

 

2005年7月,「勞退新制」正式上路,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雇主應按月替員工提繳不低於薪資6%的退休金,勞工也可每月自願提繳1%至6%薪資;勞工自願提繳的退休金,可全數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享有免稅優惠。

 

雇主與勞工提撥的退休金,名義上會存進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但實際上會進入「勞工退休基金」這個大池子,由勞動基金運用局負責操作投資;政府保障基金運用收益不會低於銀行「兩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利率行情為略高於1%),如果收益未達標,將由國庫出錢補足。

 

其實,早在2004年立法院討論《勞退條例》的立法過程中,民間就有讓勞工自行選擇退休金投資標的的意見。,勞退基金成立之初的表現並不理想,投資報酬率經常未達保證收益門檻,金融海嘯期間更發生嚴重虧損,又讓開放勞退自選的聲浪浮上枱面。2009年,時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即首度針對「勞退自選方案」,徵詢勞方及金融機構意見。

 

2013年,勞委會(勞動部前身)著眼於美國、香港、澳洲、新加坡皆有自選投資方案,讓參與退休金提撥者能依個人風險偏好、年齡與退休需求做出投資抉擇,進而認定台灣若能仿效先進國家制度,可望強化勞工自提意願、加速累積勞退專戶資產,有益退休安全。

 

為推動勞退自選,勞委會與金管會當年合組專案小組,研議自選投資架構、合格商品類型、政府審核與監理機制,以及如何協助勞工選擇適當方案等議題;2014年升格的勞動部,也提出修法草案與自選投資平台規畫,但歷經潘世偉、陳雄文兩任部長,皆無法通過行政院審查。

 

「兩次闖關都沒成功,說穿了,就是工會強力反對。」國民黨資深立委賴士葆回憶,當年的勞動部與金管會,對勞退自選的態度皆相當積極,但勞退制度變革的最主要利害關係人終究是勞工,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在未獲勞團支持的狀況下,強推這項政策。

 

陳雄文則解釋,在他任內進行政策溝通時,勞團並不反對「自選」本身,只要求政府也保證自選投資者收益;但勞動部堅持兩者間存在矛盾,想確保收益的勞工,可繼續委託政府操作,但「自選投資」的部分勞工必須自負盈虧,雙方無法達成共識下,全數委由政府操作並保證收益,反倒成為政府與勞團都能接受的交集。

 

許銘春

勞動部自家調查推翻「六成勞工反對自選」的說法以後,部長許銘春首度表態願以「開放態度」討論勞退自選。(圖/攝影組)

 

勞保年金破產危機  加深退休財務焦慮

8成青年支持自選

 

然而,要求開放勞退自選的呼籲不僅未曾消逝,反倒因為勞保基金財務缺口嚴重、未來勢將破產的真實危機,讓民眾對於勞保老年給付可能縮水感到焦慮,進而更期待藉由增加勞退投資收益,提高退休所得替代率。

 

過去幾次相關民調,其實已清楚揭露這樣的趨勢。《今周刊》2018年委託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進行的民調顯示,近8成民眾知道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危機,71.9%民眾贊成在保留既有的政府操作模式外,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其中,30到40歲之間的青年世代,支持自選的比率更超過8成。

 

一旦開放自選,有近6成民眾贊成增加「不保證收益」的投資標的,讓投資者自負盈虧;63.7%民眾願意額外提撥1%至6%薪資,在享有免稅優惠的條件下,自行投資管理。

 

同年12月,賴士葆在立法院提案修正《勞退條例》,他羅列的修法理由包括「目前制度無法滿足不同勞工退休儲蓄需求」、「保證定存利率無法對抗長壽與通膨風險」、「年輕族群勞工將面對嚴重的退休金不足風險」、「勞工因對政府基金操作失去信心,不願自行提撥,也不了解自己退休金有嚴重缺口」,已精要地闡明勞退自選的效益。

 

雖強調自選效益,但賴士葆提案的核心精神,仍是讓勞工自由選擇,可以向金融機構開立自選投資專戶選擇投資標的;也可依照現制,將退休金委由政府投資。

 

2019年4月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修正《勞退條例》時,曾短暫討論這項提案,但列席的勞動部官員指出,即使只是開放選擇,勞工投資只要出現負值,仍會認為自選投資標的是經過政府篩選,政府必須負起責任,對自負盈虧的意願不高;且勞動部調查結果仍有六成勞工反對自選,甚至有勞團主動發函表達對開放勞退自選的不安,因此不建議修法。

 

儘管與會立委多認為勞退自選是長期趨勢、也主張應賦予勞工更大自主權,但這些意見顯然不足以和勞動部高舉的保障勞工大旗抗衡,迅速遭到擱置。

 

但勞動部今年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然推翻了官員3年前的「6成勞工反對開放自選」說法。

 

勞退基金與私校退撫金各年度報酬率比較

 

私校退撫、國際經驗證明可行

部分工會也樂意討論可行方案

 

就連一向被認為強力反對勞退自選的全國性工會,態度也早已不是鐵板一塊。全國總工會理事長温國銘就表示,考量提高勞工自主性,他贊成開放勞退自選投資標的,但前提是必須嚴格篩選基金商品並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

 

「任何能增加勞工的退休生活費的方法,我都樂觀其成,勞動部應該在能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替勞工創造價值,而非總是保守思考。」台灣總工會祕書長張鈺民指出,只要有完善制度、確保勞工退休金不會因投資失利而「全部化為烏有」,他認為開放勞工做更積極的投資選擇,是可討論的方向。

 

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也以書面回覆《今周刊》,表示贊成開放勞退自選。

 

陳雄文分析,勞工愈來愈支持開放勞退自選的原因,除了勞保年金危機與勞動基金弊案之外,也不能忽略私校退撫儲金的成功經驗,「這幾年,私校教職員在自選投資方案上的收益不錯,對勞工來說有激勵作用,會讓他們覺得,自選投資的風險沒那麼大。」

 

不只台灣的私校退撫儲金,國際間開放自選投資的確定提撥退休金制度如美國401(k)退休福利計畫、澳洲超級年金、香港強積金,過去幾年也持續穩健運作,參與人數不斷增加。例如美國的401(k)計畫,目前有超過6千萬人參與撥款,根據美國先鋒集團調查,在2021年,55歲到64歲的屆退勞工的帳戶資產中位數為8萬4714美元,平均數更超過23.2萬美元。

 

2010年成立的私校退撫儲金,自2013年3月開放自選投資方案,提供積極、穩健、保守三種投資組合,參與積極與穩健型的私校教職員須自負盈虧;選擇保守型投資組合則比照勞退新制,享有保證最低收益率。2013年3月到2021年間,積極型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為6.69%,穩健型為6.21%,皆優於新制勞退基金2013到2021年的年化報酬率5.37%;保守型則為2.06%。

 

若以每月薪資5萬元、自提6%退休金3千元計算,6.21%與5.37%的年化報酬率,30年後將產生近42萬元的差距;或者也可以說,30年累積下來的獲利總額,前者比後者多出近27.4%。投資時間愈長、累積投入本金愈高,金額差異也會愈大;換句話說,對一位距離退休仍久且未來薪資具向上潛力的30歲青年而言,勞退投資報酬率高低對最終退休金累積的影響,遠大於職涯邁入下半場的50歲勞工。

 

「這就是為什麼歷次調查中,40歲以下的世代都最支持開放勞退自選。」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分析,若開放勞退自選,受益最大的確實會是年輕族群,因為較多元的投資方案,可望提高勞工自提退休金意願;在合理穩健的投報率下,愈早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人,愈能擴大退休資產,確保老年經濟安全。

 

好享退

2019年,由金管會發動、集保結算所與業界共同辦理的退休自主投資實驗「好享退」專案,民眾報名熱度超乎預期。(攝影/劉咸昌)

 

勞團擔心知識落差賠上老本

法制局建議強化教育再逐步推廣

 

目前,每月自願提繳退休金的勞工占全體勞工的12.2%,但《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分別在2018年與2022年進行的兩次調查當中,各有63.7%與56%受訪者表示,「若開放勞退自選,有意願額外提撥薪資,自選投資商品。」由此可見,開放勞退自選,確實能提升勞工自提退休金意願。

 

即使因為各種主客觀條件讓勞退自選的社會支持度持續升高,勞動部態度也因此轉趨開放,但不能否認的是,仍有勞工團體反對一切讓勞工「自負盈虧」的制度設計。

 

「絕對保證本金與收益,對勞工來說最單純;自選方案名為儲蓄,實際上未必獲利,勞工也不見得充分了解制度背後的風險⋯⋯,總之無法確定對勞工有利,我的態度比較保留。」台北市總工會理事長林國成說。

 

其實,無論是勞動部過去的規畫,或個別立委提出的版本,連想都沒想過要捨棄政府統一操作的模式,只是在原有制度上「新增」自負盈虧選項。例如曾任勞動部政務次長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在2021年提出的修法版本,就主張應將勞工退休金之管理決定權歸還勞工個人選擇,「但保留可選擇目前統一操作的選項。」

 

既然支持開放的一方,一再強調保留現行制度下新增選項,並不會剝奪任何人的權益,那麼,勞團為何仍無法放心?

 

「生意人太厲害了,當然會想盡辦法遊說勞工『買我的商品一定會賺錢』,如果有人因為知識落差掉進圈套,把老本都輸掉了怎麼辦?」江健興的堅持,某種程度,似是憂心開放勞退自選將讓勞工面臨「誤導式行銷」的風險。

 

對此,立法院法制局今年5月發表的研析報告,雖明白建議勞動部參酌私校退撫自主投資機制,試辦勞退自選,但也沒有忽略勞團對勞工是否有足夠能力或資訊自選投資的疑慮,提出先推廣勞工金融知識、強化退休投資理財教育,並建立專業財務諮詢管道,再逐步推動勞退自選的折衷方案。

 

而回應《今周刊》調查的立委,不分支持或反對,逾9成認為政府應嚴格篩選商品、對受託業者建立完整監管機制,是政府若想開放勞退自選,必須提前規畫的配套措施。另外也分別有超過7成的立委,要求政府持續強化勞工的退休理財教育,同時提供自負盈虧與保證收益的投資選項。

 

勞退自選大事紀

 

遇市場動盪「退不逢時」怎麼辦?

參考澳洲、香港可暫緩結算

 

緊扣著「自負盈虧」的另一項質疑,是勞工退休時假使遇上全球市場動盪、退休金專戶內的資產大幅縮水,退休生活恐將無以為繼,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祕書長韓仕賢就直言,「你看最近,連政府操盤都會碰到國際環境起伏,一般勞工不見得有更精準的判斷,可能一個景氣翻轉就賠光老本,委託政府操作,至少保本沒有問題,勞工要的,就只是穩定的生活。」

 

「退不逢時」的風險,存在於每一個確定提撥的退休金制度,現行的勞退新制,固然藉由政府保證收益,確保退休勞工金不會縮水,但從國內外各種實務經驗來看,即使是「自負盈虧」的制度,也有能大幅降低類似衝擊的配套設計。

 

例如台灣的私校退撫儲金,就仿效澳洲超級年金與香港強積金,提供教職員退休後保留帳戶資產繼續投資的選項,若不巧在市場低點退休,可以無限期暫緩結算,靜候資產反彈。

 

自選投資標的投報率,理應高於政府相對保守的操盤策略,一直是支持開放勞退自選方的有力論點,私校退撫儲金的積極、穩健兩種組合成立至今的績效,也佐證這項說法。

 

但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質疑,私校退撫儲金的規模約新台幣7百億元,且開放自選投資至今僅9年,並未經歷網路泡沫化、金融海嘯等考驗,不足以證明數十年的長期投報率一定優於規模新台幣3.3兆元的新制勞退基金。

 

退休

▲點擊圖片放大

 

開放自選是為提升效率

促進公平、照顧弱勢  可採提撥優惠

 

2005年成立的新制勞退基金,截至目前為止的年化收益率3.47%,略遜於香港強積金自2000年以來的3.6%;規模48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的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過去20年的年化收益率7.3%、10年年化收益率更高達9.7%,由此可見,勞退基金的收益率不是沒有提升空間。

 

其實,在倡議開放勞退自選的專家眼中,「自選」本身只是一項工具,終極目的是要增加勞工自提的意願與額度,立法院法制局的研析報告就直言,推動勞退自選投資制度的用意是「為滿足不同勞工退休儲蓄需求,提升保障勞工老年經濟之安全。」

 

孫友聯分析,即使勞退自提比率真的因為開放自選投資標的上升,加入提撥的大概也會是收入較高、儲蓄能力較強的勞工,中低薪資勞工的收入「連生吃都不夠」,很難有餘裕自提;而缺乏自提能力勞工,恰好是老年經濟較不安全的一群人,所以,他並不認為開放自選投資標的與保障勞工老年經濟安全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薪水通常比較低、比較沒有能力自提,就算勉強儲蓄,也會排擠如進修、自我投資等當期開支,我無法認同『開放勞退自選是為年輕人著想』的論述。」孫友聯批評。

 

「這是從提升效率的立場出發,與從促進公平的角度思考,必然產生的差異。」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分析,開放勞退自選的邏輯原本就是是「把餅做大」,而非財富重分配;但他也同意,應透過其他政策措施,提高中低收入勞工的退休準備。

 

效率與公平之間,並非絕對互斥。例如澳洲政府低收入戶每提撥一澳幣進入超級年金帳戶,政府就會相對提撥(co-contribution)○.五元,相對提撥的上限為澳幣五百元;前面提到的立法院法制局研析報告中,也建議勞動部研議弱勢勞工相對提撥優惠方式,以提升勞退自提比率。

 

退休金制度攸關社會安定

建議由風險承受度高者試行

 

薪資高低,確實是影響勞工自提退休金意願的關鍵因素,根據勞保局統計,提繳薪資在36,300元以下的勞工,自提比率僅5.1%;提繳薪資11萬元的勞工,自提率則高達46.3%。

 

曾實際規畫方案的潘世偉因此主張,政府可採「有條件試辦」方式,初步可開放收入達一定門檻、且距離退休有一定時間的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再讓試辦的真實狀況說話,「這群高收入的人,原本自提意願就高,教育程度和評估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好,可以先從他們做起,觀察制度設計有沒有什麼問題。」

 

「長期目標一定要往開放勞退自選這邊走,只是怎麼走到目標、是不是要一步到位,需要審慎思考。退休金制度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制度設計上不能有一點閃失,我建議用漸進方式推動,慢慢觀察成效、找出問題,再回頭修正。」潘世偉說。

 

比照國際經驗,賦予勞工自主決定退休金投資方案,究竟是能確保老年經濟安全,還是讓養老金血本無歸,十多年來,正反雙方始終爭論不休,勞退自選政策也因此原地打轉。在限縮範圍內試辦,再就真實情況辯論利弊,或許是既能消除各方疑慮、又能確保大多數勞工權益的務實作法。

 

制度

延伸閱讀
無印良品商品開發力背後的力量
無印良品商品開發力背後的力量

2015-11-11

創業年卡關 顛覆思考後轉虧為盈 無印良品 靠制度找回創新
創業年卡關 顛覆思考後轉虧為盈 無印良品 靠制度找回創新

2014-10-02

無印良品從-39億到+184億日圓的經營秘密
無印良品從-39億到+184億日圓的經營秘密

2013-08-13

川普暫緩關稅坦言早上才決定「這對美國全世界都好事」!為何踩煞車理由曝光:「這市場非常棘手」難忽視
川普暫緩關稅坦言早上才決定「這對美國全世界都好事」!為何踩煞車理由曝光:「這市場非常棘手」難忽視

2025-04-10

歐盟報復也轉彎!對美國加徵25%關稅喊卡…成員國都想對川普反制,但為何最後一刻也縮手「理由曝光」
歐盟報復也轉彎!對美國加徵25%關稅喊卡…成員國都想對川普反制,但為何最後一刻也縮手「理由曝光」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