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擠在馬拉松賽事的起跑點,鳴槍,大夥兒朝著同一終點奔去。努力著、堅持著,在沒有岔路的賽道上,想盡辦法躋身領先群。
然後,一位年輕跑者忽然駐足、回望,像是猛然警醒一般,開始懷疑這個比賽究竟是誰設計的、終點是誰設定的。他決定跨越過那道界定路線的圍欄,不再跟別人比,他要跑一條自己認定的路線,跑向自己設定的終點。
這是日本人力仲介集團Recruit在二○一四年所拍攝的廣告,廣告的收尾,字幕打上這樣的字眼:人生,各自精采。
本期,《今周刊》喜迎二十一歲周年慶,我們決定用這樣的精神為主軸,尋找屬於台灣年輕人的、不走既定路線的非典型成功故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不對!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台灣孩子,無論在學校的成績是好是壞,無論在人生的起跑點是輸是贏,當他們依循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上路,總能闖出「大人們」想不到的新天地。
就像愛畫畫的江孟芝,家裡沒錢讓她學畫,就自己放學後到書店翻書自學;媽媽擔心她靠畫畫養不活自己,但她說「寧願窮也不要後悔」。她曾經真的很窮,在美國念書時只靠一鍋菜粥撐七天……。然而她也很拚,拚到耐吉、MAC等世界一線品牌,都成了她的客戶。
成功的定義可以多元,個人如此、企業經營也是,本期新增專欄「小企業大社會」,由社會企業的參與者們輪流執筆,對讀者分享社會企業角度出發的價值與關照。
人生與企業經營,終究還是一場馬拉松,必須一路努力著、堅持著、奮鬥著。只是,通往終點的路線可以多元,而那個標示成功的終點,也不必有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