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上這杯柳橙汁,每加侖要賣8美元(約每公升六四元新台幣)!」九月底,美國財經網站Money寫著斗大標題,這代表在美國,柳橙汁價格將是等量汽油的3.2倍!
當代表原物料價格的CRB指數,只剩下金融海嘯高點的40%左右,身為CRB指數19種組成之一,柳橙汁期貨價格去年底逆勢創歷史新高,而且經過回檔又快速反彈。這是為什麼?
視線回到台灣。身為消費者,你或許會察覺:無論是網購或者實體店面,市面上的蘋果汁數量增加不少;相對的,曾經風行的柳橙汁似乎變少了。這又是為什麼?
這兩個問題,答案都與全球自然環境有關。
巴西與美國是世界兩大柳橙生產國,但近年來日益嚴重的高溫,衍生嚴重的病蟲害,導致產區數量銳減,原料價位水漲船高,進口到台灣的柳橙汁數量自然變少。
海關資料顯示,自從2003年以來,就開始逐步減少,近五年國內進口柳橙汁的數量更是明顯「縮水」,主要原因正是巴西、美國的柳橙汁減產:十年前,台灣進口巴、美的柳橙汁一年逾五千噸,去年只剩二千噸;其中來自美國者減幅最大,由3120噸銳減為29噸,等於連往年1%都不到。
價位波動相對緩和的蘋果汁,就在柳橙汁產量銳減之際,悄悄搶下更多市占率。統計數據顯示,台灣進口的蘋果汁數量從2004年的2627噸,增加至去年5829噸,十三年間增幅達到121%,恰好與柳橙汁的進口量變化形成鮮明對照。
以進口地區分,儘管中國大陸穩坐全球最大蘋果汁出口國,但台灣消費者近年來最常見的,莫過於日本蘋果汁;其進口量近年快速翻揚,2015年差點突破一千噸,位居蘋果汁第二大來源國,顯示國人對日系食品仍然較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