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
「我的使命是○○。」
如果以上二句話出自二位年輕實業家之口,你會投資哪一位呢?
你會不會覺得,強調使命的實業家,好像比較能帶領事業走向成功呢?
使命這個詞彙讓人威嚴可敬。
從今天起,就用「使命」這個詞,來取代「夢想」吧。
不去談論夢想
「為自己著想的人」口中,容易說出「夢想」這個詞。一路走來都很在意他人想法的年輕人,好不容易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時,常常就會歸結到「夢想」這個詞。由這個角度來看,一直都是好學生的上班族,創業時都想要傾訴夢想,這可能也是無可避免的結果吧。隨著他人的想法搖擺而喪失自我,得到「好學生症候群」的年輕人,終於找到自我了,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可是大部分人的夢想,還是都無法脫離「好學生症候群」。比方說「要讓世界更美好」、「打造雙贏(Win-Win)的事業」之類的夢想。這些夢想說穿了,都不過是為自己著想,欠缺包容的胸襟雅量,所以這種訴求夢想的未來實業家,實在是再危險也不過了。當你把「夢想」當成事業的目的時,最好不要創業。等到你能夠以「使命」做為事業的目的,而且真的理解並信服這個使命時,再來創業吧。為了到達這個境界,就把「夢想」這個詞,從你的字典中刪除吧。
別害怕被人討厭
如果你害怕被人討厭,就無法嘗試新事物。
其實對人類的腦來說,「喜歡」、「討厭」其實是相去不遠的感性,都是感性遭受刺激後的結果輸出,只不過方向不同而已。「喜歡」的相反是「不關心(不看在眼裡)」。因為這是不刺激感性的活動,所以「不關心」幾乎不可能變成「喜歡到不行」。然而由「討厭」變成「喜歡」,卻是常有的事。反之亦然。就感性學上來說,「嘴上說討厭,其實很喜歡」,的確是合理的現象。所以因為害怕被人討厭,而說著不痛不癢的話,這種人不可能感動任何人。以前我在廣播節目中,和小堺一機(註1)對談時,他提到萩本欽(註2)對他說,「搞笑藝人唯有被人罵臭頭,才能成為真正的藝人」。有人說「討厭」、「不行」,才表示你撼動了人心。你只要想成有多少人「討厭」,就有多少人「喜歡到不行」即可。討厭其實伴隨著比你想像中多好幾倍的「喜歡」。
只有為他人著想,才有使命感
就算會被人討厭,也能直言自己意見的勇氣。只有為他人著想的人,才有這種勇氣。因為出乎意料的是,其實一般人不太敢為了自己,毅然決然地做出主張。比方有人說自己不太敢說忠言逆耳的話。難道那不是因為在自己的腦海中,只是為了想說忠言而說的心情,占了比較高比重的關係嗎?如果你的想法是「為了他好,一定要告訴他才行」,應該就不會有任何猶豫了。
以前關西電力公司轄區內的核電廠發生意外時,支持核電團體的女性成員在看到報導後,第二天早上就立刻衝到關西電力公司的公關部門。公關負責人原本已經做好「挨罵」的準備了,沒想到她們竟然一開口就說,
「你們怎麼搞出這樣的紕漏呢?」
這些成員不愧是大阪的歐巴桑,果然非常老練成熟,如果是一般人在這種情形下,就算是用受害者的嘴臉,逼問「你們在搞什麼?真的沒問題嗎?」也不令人覺得奇怪。但大阪的歐巴桑們的口吻,卻好像是關心小孩的媽媽。公關負責人說,他當時感動得差點哭出來。被來抱怨的人感動到想哭。後來關西電力深刻反省,認為公司在意外發生後,應該主動向支持核電的團體報告才是,後來關西電力就一直用這種態度,來面對各種狀況。如果百分之一百是為了他人著想,就算是抱怨,對方聽起來也會覺得像受到安慰。這樣就可以不引起對方反感,卻又能讓對方聽到自己的要求。這種話術也適用在部屬或家人身上。下次試著問他們「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嗎?」而不是直接問「為什麼做不到呢?」銷售商品也是一樣。如果你一個勁兒只想到要賣掉這個商品,就很難開口叫人家買,可是如果你的想法是,「如果這個人用了這個商品,會有多幸福啊!」那麼你很自然地就會說出,「請您務必用看看」這樣的話。
以前我還是上班族的時候,也會極力避免太勉強的時間安排。如果當時我這麼做,是因為覺得「這樣我會很累」,我就很難對上司說NO。但是一想到「太過勉強而影響表現,反而對明天要見的客戶很失禮」,我就可以果決地拒絕上司無理的要求。為他人著想的人之所以堅強,是因為他不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事情,也不會根據「自己的好惡」來發言。前面的例子中,大阪的歐巴桑一開口就說,「你們怎麼搞出這樣的紕漏呢?」她們其實有強烈的當事人意識。因為她們身為支持核電團體的高層,覺得自己就像是關西電力公司的一員,有責任守護核電廠。是的,她們是有使命感的。所以她們會掛念平常就有來往的核電廠周邊的女性們,也會掛念她們所支持的關西電力公司員工。使命感會讓人無比堅強,而且有使命感的人說出來的話,永遠都是體貼入微的話。
註1:小堺一機(一九五六~),日本喜劇演員。
註2:萩本欽一(一九四一~),日本喜劇演員、主持人、導演,主持之代表性節目有《超級變變變》等。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英雄之書:觸動日本成千上萬年輕人,改變自我的人生開創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