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波熱浪來襲,你一上街是否就恨不得躲進百貨公司或咖啡店吹冷氣?殊不知這小小的動作,蘊含無限商機。這就是所謂的「座位經濟學」。現在零售賣場或超商普遍設有座位區,雖然座位區會影響坪效,但對入店率及客單價卻不容小覷,於是各品牌陸續轉型,啟動創新,優化門市風格、商品結構、服務內涵,穩固熟客並開創新商機。
7-Eleven和全家便利商店,近年來持續強化「座位經濟」效益,其中,全家計畫在2016年底前,全數改裝完成新型態門市,店鋪座位將達到5萬個。而萊爾富自2001年開始,開始設置座位區,目前座位與店數比達16:1,許多民眾已習慣到超商聊天聚會,甚至是閱讀辦公。
關鍵2 不只讓他坐,還要讓他買
萊爾富指出,座位區周邊貨架商品會成為視線熱區,所以會用落地陳列、端架陳列來吸睛,也會將跨類別的商品集中於落地陳列架上;因此,為了掌握座位經濟的商機,萊爾富集中多支跨類別的特惠商品做落地陳列。
關鍵3 能不能坐得久,端看椅子好不好
不只超商、賣場,電影院也洞悉此一眉角。秀泰影城總經理廖偉銘在影城進行翻新時,不斷深思「消費者到底為什麼要來電影院?」後來發現,顧客有9成的時間都坐在椅子上看電影,進一步細究,消費者觀影時最常見的抱怨不脫「腰痠背痛」「腳很難伸直」和「銀幕被前排觀眾擋到」,讓他把腦筋動到「椅子」上。於是,他大膽把前三排拆掉,增加每排座位的前後間距,拓寬垂直的觀影視野。
如此一來,讓向來不受歡迎的影院第一排,成了許多客人來秀泰的指定座位。也吸引了講究觀影舒適度的中高齡客層。在平日來看電影,填補了離峰時段的閒置資源。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商品大賣的50個行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