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安問題而以「糧心」為主題的綠博,正好趕上世界地球日,所以在主題策畫上,有不少與土地產生關聯的創作,希望藉此落實環境保護的觀念。
但若無法親身體驗自然環境,僅觀賞綠色圖片,是否也可影響大學生的情感和認知表現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凡登伯格教授等九人,讓一組大學生在電腦上觀看城市空間的圖片,而另一組則看綠色空間的圖片。發現短暫時間觀看電腦上綠色照片,也可以從壓力中復原。
英國班戈大學波樂等四位教授分析整合過去二十五個相關研究後,指出接觸自然明顯可以放鬆心情、促進幸福感和工作滿足。
二○一三年,政大科智所學生吳昱鋒以體驗經濟為架構,探討宜蘭綠色博覽會遊客的體驗知覺與其價值感受的關係。以現場二三六人為對象所做的研究,發現遊客都能體驗審美、娛樂、教育和陶醉當下的感受,而且他們的體驗感受和價值感受具正相關性。這些遊客認為進到綠博,很自然地就會放慢步調,只是待在這個地方就讓人感到愉悅,甚至可以不受打擾地遊玩,將煩惱暫時拋開。
在綠博現場停留三至五小時的遊客,體驗知覺比其他遊客顯著地高。最有趣的是,非宜蘭人比宜蘭人顯著地表示更能感受審美體驗。
今年因食安問題而以「糧心」為主題的綠博,創發了漂流森林、糧心聚落、農林祕境等主題,並策畫了三十個互動有趣的體驗場館,以及許多與宜蘭鏈結、與土地產生關聯的創作表演與周邊活動。
綠博正好趕上世界地球日,這段期間,不同國籍的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國際上許多組織也鼓勵大家發揮「糧心」、體驗綠色生活。去吧!去綠博體驗一下大地的「娘心」。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