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象印炊飯鍋一個要價2萬5000元,對比台灣電鍋4200元,價值落差在哪?是台灣技不如人,設計美學不夠,還是⋯⋯國民不挑米飯,差不多就好的態度?
二○一四年中國來台自由行旅客,平均在台待七天,購物花費約五千三百人民幣(來自一線城市)至六千五百人民幣(二、三線城市),大約是在日購物的三分之一。
中國朋友在日本風靡採購的免治馬桶蓋、電子炊飯鍋等,大約是台灣科技產業和RD技術人不會入眼的常民生活產業用品。這些結合智慧化應用的生活產品,對台灣科研水平、設計水準絕未構成進入障礙。真正的障礙也許是我們產業與科研人士生活存在感的不足。創意的甦醒從生活的甦醒開始。從未覺察、體驗好吃米飯境界的工程師,怎能設計出被國民追逐的炊飯鍋?
生活存在感,設計不只是「手感」、「美學」而已。為什麼我們的國民電鍋四千二百元,象印炊飯鍋兩萬五千元?價值落差是差在哪?是技不如人?設計美學不如人?還是國民不挑剔米飯,差不多就好的常民生活態度?
RD設計重點在把米煮成熟飯,最好節能省電,技術宅男和企業老闆都沒吃過非常非常好吃的米飯嗎?所以儘管台灣的稻農早已種出媲美越光米的稻種,台灣「知識經濟」時代的工程科技人員,還是沒做出可以賣兩萬五千元、能炊出讓國民吃出幸福感的炊飯電子鍋。
在日本一流料亭如京都嵐山吉兆,結尾白米飯一定是由女主人為客人親自盛飯,奉上可比美前面佳餚的米飯,表達盛情與心意。
未來台灣廠商在生活產業的智慧化,應思考著重於垂直市場:從應用情境出發,結合擅長的硬體設備,如物聯網設備,大數據應用等,以創造對客人更貼心的產品與服務模式。台灣對旅客是不是不要再只賣鳳梨酥、面膜、鐵蛋了。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