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永康街地圖,對我而言,曾是那麼親密、陪伴我三十年的永康街地圖,在搬離的那年,已悄悄折進信封,放進心裡的抽屜,永遠珍藏著。
會在這裡生活,是因為父親工作調動的關係,一家人搬到永康街尾,那裡靜謐安逸,環境十分良好。家附近的錦安市場,是我們最常買菜的地方,市場外有一間燒餅油條店十分美味。後來市場沒落,現在叫做昭和町,賣起骨董舊貨。
從青田街一帶起,穿過金華街直到麗水街,過去都是公務人員與官員的宿舍居多,讓永康街自成一種恬淡的生活形態與質感,清閒優雅,很溫暖平凡,自有一種生活感。
永康公園改建前的圍牆,是我記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時公園外的矮圍牆上,有馬賽克拼貼的圖樣,其中有一隻小白兔,最吸引我的目光,上學路上看見小白兔就有好心情。我一直記得母親曾答應我,把小白兔織在裙子上給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個畫面:母女倆蹲在圍牆邊一起數格子,好方便媽媽下針。不記得為什麼,那條裙子一直沒有做出來。後來公園要改成藝術公園,圍籬要拆掉,我難過好久,那麼可愛的小公園,那麼漂亮的圍牆,為什麼一定要拆呢?就像台中公園,拆掉了圍牆,也拆掉了我們往昔的很多記憶。
住在永康街大多是念書的時候,對永康街的記憶還是食物比較多。當年公園前有一排小攤販,約莫就是現在冰館前的位置開始,一直到永康公園口,攤子都是傍晚出現,那時我最愛裡頭的一攤米粉湯,總是算準了湯頭最濃郁的時間過去吃;後來攤販散了,有些開了店面,有些從此消失。
另一些美味的記憶,是街上的好公道,就在今天的金雞園,我愛吃這家的排骨麵、比手指頭還粗的眉毛餃及紅豆鬆糕。排骨是江浙人的手法,現在外頭也很少吃到了。我曾回想,短短一條永康街就有鼎泰豐、高記、秀蘭小吃及好公道等四家上海式麵食,足見當時外省公務員與學校教授是以江浙人居多吧!
現在的永康街,已經不是當年的永康街了,但永康商圈有天生的好條件,加上捷運通車,外縣市的人們來到這裡更方便,這是都市發展後帶來的必然現象,城鄉快速移動,讓各地的人口互相交流,然而,好像也同時有什麼在一點點地慢慢流失。
也許,商圈的範圍會繼續擴大,但對於我跟我的永康街,那些美好的記憶當然一去不回,就讓我靜靜地放在心裡的抽屜,偶爾拿出來回味,也許就足夠了。
(王宣一為知名美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