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感覺上颱風特別多,才經歷過蘇拉颱風的考驗,這幾天大家緊盯天秤颱風動向,後頭布拉萬追著來,雖然根據預測布拉萬直接侵台機會不高,大家擔心兩個颱風距離近引起的籐原效應,讓天秤颱風的動向難以捉模。
今年感覺上颱風特別多,才經歷過蘇拉颱風的考驗,這幾天大家緊盯天秤颱風動向,後頭布拉萬追著來,雖然根據預測布拉萬直接侵台機會不高,大家擔心兩個颱風距離近引起的籐原效應,讓天秤颱風的動向難以捉模。
關注颱風動態是住在台灣的居民必須要的,因為颱風就是構成現在台灣樣貌的本質之ㄧ,DISCOVERY頻道到台灣來拍攝紀錄片,甚至就把片名取為【taiwan_TyphoonIsland】(颱風之島),住在台灣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得仰賴颱風帶來充沛的雨水,哪一年颱風不來,肯定我們得陷入缺水危機。
印象很深刻的是2009年六七月份各只有一個颱風形成(蓮花和莫拉菲),但都過門不入,以致於政府不得不啟動抗旱機制。直到九月莫拉克颱風來襲,老天爺好像跟我們開玩笑說,你們缺水是不是?好,那我就把一整年的雨量都倒給你。8日至9日兩天,嘉義及高屏山區自動雨量站8日單日累積雨量破千,氣象站中台南8日雨量523.5毫米及玉山9日709.2毫米,均創下該站單日降雨的最大紀錄;阿里山站在8日降下1161.5毫米,9日更降下1165.5毫米。屏東尾寮山1403.0mm,創台灣所有氣象站中單日最大雨量紀錄。
如果把台灣當作一個有機體,莫拉克颱風幾乎癱瘓了下半身,更造成小林村的悲劇,高雄屏東沿海低窪地區淹水嚴重,全台有超過七百人死傷。
而我比較關心的是莫拉克颱風讓我們學到什麼?那樣慘痛的悲劇會是最後一次嗎?經過了三年,現在回頭,很顯然樂觀不起來。
今年蘇拉颱風輕輕掃過台灣,蘇花公路和台七甲線柔腸寸斷,政府官員勘災後還提出中橫改建的意見,顯然思維還停留在人定勝天的迷思中,而我們勤奮的百姓繼續在超限利用山林土地。台灣超過200座三千公尺的高山,讓我們的氣候涵蓋亞熱帶、暖溫帶、涼溫帶、冷溫帶、亞寒帶以及寒帶,也造就了台灣森林的多樣性。可是如果從阿里山公路上山,我們看到的卻是檳榔園、茶園和檜木林底層的山葵,從台七甲線上山,南山一帶的高山蔬菜更是怵目驚心。
2004年一月大地地理雜誌190期學者給台灣的環境平均58.9分不及格的分數,其中最大的問題包含土地超限利用、原始森林砍伐、高山農園開墾、山區道路擴展,現在這些情形改善了嗎?
我們可能無法把餐桌上的高山蔬果和災難連結在一起,但還是要瞭解颱風是台灣的本質,面對氣候變遷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我們必得調整人定勝天的思維,學習敬畏天地,順應天理,才能趨吉避凶,減少災難發生的機會。否則我們賺取短暫的利益,有一天老天爺連本帶利要回去,我們的辛苦所為何來?更沒有社會道義的是別人自殺,死的是我們,別人在山上獲利,災難是山下的人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