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美國紐約市公布,禁止在餐廳、電影院、運動中心等場所販售大杯、16盎司(473c.c.)的含糖碳酸飲料;在此之前,紐約的市立醫院、幾家私立醫院也決定
不提供大杯含糖碳酸飲料的販售。
喝飲料求解膩
肥胖卻找上門
愛喝飲料的現象,在台灣的上班族也很普遍。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孟瑜表示,不少上班族只吃兩餐,每一餐的分量都要求有飽足感、美味,無形中選擇了高油、重口味、高熱量的餐點;吃完飯後,到便利商店購買瓶裝飲料、到飲料連鎖店帶個珍珠奶茶等手搖飲料來喝,解除餐後的油膩感,則成了例行公事。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蕭敦仁的一位醫師朋友,喝含糖飲料成癮,在醫院內,常會看到他手拿飲料的身影,就連看診也飲料不離手,這位醫師在戒掉含糖飲料後,3個月就瘦了6公斤。
事實上,飲料中所潛藏的肥胖元素,是最常被輕忽的,歸因於你對手上飲料的迷思,究竟是怎樣的錯誤觀念,讓你不知不覺越喝越胖,趕緊往下看!
喝水也有撇步
蕭敦仁提醒,每人1天至少喝2,000c.c.的水。喝水的原則是「53535」,用餐前30到60分鐘喝500c.c.,兩餐間300c.c.,喝攝氏20度的水,可達到補充水分及減肥的功效,1天喝2,000c.c.的20度白開水,1年可多消耗1.6公斤脂肪的熱量。
對於不習慣喝無味白開水的族群,林孟瑜建議,在開水內添加少許紅棗、枸杞、黃耆、菊花等配料,或是檸檬、金桔等新鮮水果切片,增添風味。
迷思1.
重量杯飲料是省小錢,賠健康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高危險因子,體重每多增加15公斤,死亡的風險就提高3成;攝取過多的糖,當身體無法代謝掉,最終會以脂肪的形態貯存,也容易形成脂肪肝。
林孟瑜表示,飲料店的手搖飲料以500c.c.計算,平均含有17顆方糖的分量,近360大卡,一碗飯約280大卡,等於喝1杯手搖飲料就超過一碗飯的熱量;便利商店所賣的瓶裝飲料如奶茶,500c.c.就有200大卡以上,熱量也頗高的。
迷思2.
微糖、半糖飲料只是文字遊戲
含糖量仍偏高標榜微糖,意思是500c.c.的飲料含糖量為正常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含有將近10顆方糖。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1天的熱量攝取建議量為1,800大卡,糖攝取量小於180大卡,約9顆方糖的分量,因此,即使是喝一杯微糖飲料,仍然可能超過每天的建議量。
迷思3.
即使是素食者喝多含糖果汁,也會罹患高血脂症
國內慈濟醫院曾針對茹素的在家居士進行身體檢查,發現血液內三酸甘油酯濃度偏高,原來是米飯、飯後水果吃太多了。這些食物的醣類進入人體內,多餘的醣就會形成三酸甘油酯儲存起來。
迷思4.
油脂攝取過量,喝油切綠茶也沒轍
蕭敦仁指出,油切綠茶內含兒茶素等,可促進新陳代謝,減少油脂堆積,卻無法百分之百阻隔所有的油脂吸收。
林孟瑜也說,有人喝油切綠茶後體重變輕,應該是油切綠茶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排便,宿便清了,體重也下降了。要注意的是,市售多種油切綠茶產品雖有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但有些消化道比較敏感的族群,喝多了反而容易出現脹氣、腹瀉等不適症狀。
迷思5.
咖啡、奶茶成癮,小心反式脂肪酸
林孟瑜表示,坊間所販售的三合一咖啡或奶茶,除非標榜添加鮮奶,否則都是添加奶精調味。奶精不是奶製品,多半是內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油脂。
由於反式脂肪酸會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依照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WHO/FAO)的建議,反式脂肪的攝取不宜超過飲食總熱量的1%(以每日2,000大卡的熱量攝取為例,每日反式脂肪的攝取不宜超過2公克),衛生署則規定在產品包裝上要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