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區的上班族9成以上都以外食解決早餐與午餐,因此不少人選擇購買超商鮮食,而這些依賴便利商店解決正餐的上班族,該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呢?
暗藏在標示裡
隨著國民營養知識提升,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注重營養問題,也會關心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以此作為選購食物的重要參考指標。
大多數消費者對食品的成分及營養價值並不清楚,認為看不見油的不是油、嘗起來不鹹的就沒加鹽,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明,若仔細讀過營養標示之後,就會對各種食品有新認識。吳映蓉表示,看懂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就能弄清楚到底吃進去的食物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營養標示」就如同食品的身分證一般,所提供的食品資訊,除了顯示熱量以外,也讓許多隱藏在食品中不易察覺的脂肪、蛋白質及鈉現形,消費者可以更清楚自己所食用食品的營養成分,進而知道如何進行食物代換與食物選擇,計算可獲取的營養素,來調整1日飲食,達到飲食均衡。
尤其對於體重控制,或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腎臟疾病病患的飲食控制相當重要。
另外,消費者還可以透過原料欄目成分由多至少的排序規定,了解吃進肚子的碳水化合物是糖漿還是纖維。
看營養標示的3步驟
步驟1:先看食品的容量。
步驟2: 對照營養標示上的基準值,一般市售包裝食品基準值大多以每100克、每100毫升、抑或是每一分量表示。
步驟3: 確認這一項產品總共提供多少分量,或是它的容量是營養標示基準值的幾倍。本包裝內容量是產品含4.5份,所以全部可提供的熱量為44.5(大卡)×4.5(份)=200.25大卡。
你的餐盤裡有什麼?專家教你如何「聰明挑食」
接下來,面對琳瑯滿目的超商鮮食,該如何做最適合的選擇呢?其實,最聰明維持健康的飲食方式,就是要知道如何「挑正確的食物」,並且知道如何在各種外食中組合健康且低卡的餐點,才是大家應該具備的能力。
「食物的來源其實很重要,千萬不要陷入熱量數字的迷思,舉例來說,同樣是每日攝取1,500大卡的食物,所吃的內容物為何,其實是有所差別的。」
吳映蓉推薦以美國最新版飲食指南─我的餐盤(Myplate)作為參考指標,民眾只要根據每日飲食所需的營養包括蔬菜類、水果類、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乳製品,攝取以上幾大類食物的話,就能維持均衡的營養。
專心的享用食物才容易獲得飽足感,不會吃過量;並將蔬菜與水果的量增加至餐盤的一半,改喝脫脂或低脂牛乳,攝取的穀類至少一半為全穀類。另外,減少餐飲中的鈉(鹽)含量,盡量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不少外食族的早餐,多半只吃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食物,例如1個麵包配1杯牛奶,但是這樣是不足夠的,最好加上一些沙拉、水果與堅果,以補充適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吳映蓉強調,三餐的飲食原則,就是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至於晚餐就要吃得挑,最後就是宵夜避免吃。因為早餐猶如身體啟動一整天新陳代謝的開關,因此早餐一定要吃得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