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選手,只會對專精的項目苦練;投資也是,要找到適合的風格,才可能成為職業選手,賺一輩子的錢。
很多運動選手都是這樣,把目標設定在某一場比賽,訓練的進度就照這安排。假如在比賽期間,出個什麼意外,就糗大了。○八年北京奧運,中國的金牌數字創紀錄,但是他們還是有所缺憾,因為劉翔受傷缺席,少了跨欄這面含金量十足的金牌,北京奧運的光芒就有烏雲。
同樣的情形,林書豪一場比賽很多失誤,尼克隊動不動就連輸好幾場。那又怎樣?第二天進球場,繼續練習、繼續比賽。王建民又受傷了,那又怎樣?是很衰啊,進醫院看醫生、作檢查,持續復健,鍛鍊體魄,等著下次上場的機會。
投資不在金額多寡 而在於態度
其實現代社會,兩者的訓練強度差不了多少,很多時候,業餘選手吃的苦頭還比較多。台灣以前很多優秀的投手,都是在業餘階段報銷。因為業餘的比賽一到,教練團為了成績,一場比賽投超過一百球,一周之內上場兩、三次,等到長大,手臂也廢了。
職業比賽反而比較疼惜選手,限制出場次數、勞動的強度等等,一場比賽的勝負與整個球季奪冠,不見得等量齊觀,不可以冒風險,毀壞自己的生財器具。
這差異來自價值不同,業餘選手的宿命,十年磨一劍,只爭朝夕,這次沒比上,人生奮鬥目標就沒了。最高榮譽當然是四年一次的奧運,但更可能是畢業前夕,要拿下某個校際比賽的獎牌,可能是市運會,當然也可能是世運會,只要在這段歷史留下足跡,無憾矣。《灌籃高手》裡的櫻木花道,在最後一場比賽搏命演出,贏了球,但籃球生命也終結,燦爛的櫻花人生。
職業選手要的是,整個生涯最大化。一定會碰到低潮,或許會受傷,還有其他倒楣的狀況會發生。怎麼辦?練啊,再練!練更強、更壯,一有機會就要表現。贏了,不表
投資市場也有業餘與職業的分別,不在投資金額多寡,也不是專業知識,在於態度。
業餘選手等著買最低點、賣最高。期待挑到最會飆的股票,一次操作就要賺足三輩子的退休金。真有這麼好的福氣,簽樂透比較快!
投資的職業選手常被以為需要時時盯著盤看,全天候關注各地發生的新聞,這絕對是誤解。當然有這樣緊張兮兮的交易員,或者以賺價差為主的基金經理。可是像巴菲特,一年就做幾單買賣而已,沒人會否認他是職業級大師。
運動選手,再強也不會統包,所有項目都比,又參加游泳比賽,又上場去投球,只有對專精的項目苦練。投資也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才可能成為職業選手,賺一輩子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