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細活+高加值」,我們冀望台灣產業有更多的「商品開發」型領導人,而非充斥低工資製造部隊的部隊長。
近年因為學校政策的鼓勵,每年許多MBA學生到歐、美、日做交換生六個月到一年。回來後觀察力較敏銳的同學都很感慨,他們畢業後將進入學長姊現正奮戰的職場——通常九點不到進辦公室,晚上十點多下班,周末還得到公司加班處理事務。在海外第一世界待過的年輕人發現,這樣的工作,沒有一個歐洲的年輕人會從事的。
儘管我們如此勤奮,如此吃苦耐操,可悲的事是他們的平均所得仍然是我們的兩倍。
這不禁讓人想起SONY第四任領導人大賀典雄的話:「商品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即使可以利用其他的手段來提高品牌力量,那也只是假象罷了。」
注意剛發明的尖端技術,提出能打動技術開發團隊心靈的重量級關鍵模組技術開發專案目標,並將此模組技術改良應用到「嶄新」的民生用品上,藉此創造出(invented)一個「嶄新」市場,正是自井深大、盛田昭夫黃金二人組創業以來典型的家傳祕技「新力商法」。新力以這樣的「原創商品開發力基因」家傳祕技一共展開了TR55(一九五五年八月)電晶體收音機、TV5-303(一九六二年四月)電晶體個人電視、CV-2000(一九六五年八月)雙磁頭家用錄放影機、TPS-L2(一九七九年六月)個人隨身聽一號機、CDP-101(一九八二年十月)CD播放機、CCD-V8(一九八五年一月)、CCD-TR55(一九八九年六月)八釐米掌上型攝影機……一長串世界第一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與原創性商品「造物運動」。
井深創設SONY時手書的「經營方針」裡就有一條:
「廢除不當的賺錢主義,將重點放在內容的充實及實質的活動,不去一味的追求規模的擴大。」
這句話對台灣不少產業領導人是否有警醒作用?這些產業精英篤信「規模經濟」思惟,很少定義產品,不知「深度經濟」為何物?一味帶領低工資的製造部隊衝大規模。
找出尚未被運用到大眾消費品上的最尖端技術,隨之加以改良並製造出關鍵零組件,從具有專利技術的模組工藝開始,然後運用此模組製成商品,走入系統,進行差異化以創造附加價值,推出比歐美產品更具競爭力的嶄新原創商品。這種開發嶄新商品的「造物」過程可能較慢,但內容肯定更充實。
「慢工+細活+高加值」,我們冀望台灣產業有更多的「商品開發」型領導人,而非充斥低工資製造部隊的部隊長。台灣人生活與工作才能更平衡、更健康、更有希望!(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