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買盤背後的影武大解析
三月十三日,明基爆發內部人疑涉內線交易案,隔天,明基股價隨即以跳空跌停的一三.○五元開出,並且一價到底,看到這種情況,最會看圖說故事的法人,也卯起勁唱衰明基股價,甚至還有外資說,明基股價只值十一元。
不過,法人的預測卻與事實相反,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個交易日,不知哪來的「神祕買家」,老早就在跌停價位布下大量買單,最後還硬將明基股價拉上漲停,總計三月十五日及十六日兩天,明基連續拉出兩根漲停板,成交量也分別有十一.八萬張及六.九萬張的水準。
由於這種上漲力道及成交量,絕非小散戶能力所及,因此市場人士直言其背後肯定有一股力量在主導,而不少人更指向鴻海及廣達,因為它們都是最可能擁有購併能力及合併綜效的企業,其中近年屢次出手收購企業的鴻海,更被市場視為「頭號嫌疑犯」。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目前,外界普遍認為不管是誰出手購併明基,其用意都在間接成為友達的大股東。確實,明基董監持股僅有六.六一%左右,以收購價十五元計算,如果順利的話,花個四十到六十億元就能拿下一○%到一五%的明基股權,一舉扳倒現在當家做主的李焜耀。仔細推敲,這個作法跟從公開市場買進友達股權相比,顯然更划算。
不過,花了這筆錢若只是間接持有友達近八%股權(依扣除發行友達交換債後的股數計算),或者是藉此掌握達方及達信等轉投資事業,其實並不划算,因為成為友達單一最大股東並不等同拿下友達的經營權,主要是因為持有友達股權近四八%的外資,在股東會上,很可能還是站在以陳炫彬為首的經營團隊這邊。
推論一:同業購併 鴻海最具動機
所以,一旦有人出手購併明基,最重要的還是購併一方必須仔細思考,吃下明基是否對本身業務產生綜效,否則若屆時無法掌控友達,反而是吃下一個消化不了的燙手山芋。
台面上,有能力拿出四十億元以上的廠商應該不少,不過,吞下明基之後又有能力消化,還能改善明基經營困境的電子廠商,大概還是不出電子五哥中的鴻海、廣達、華碩及仁寶,因為它們不是帳上有上百億元現金,就是有能力隨時籌措上百億元資金的大金主。
從「銀彈」,依據去年第三季財報資料顯示,帳上現金最多的是仁寶,其次是廣達,兩者分別有高達二百七十一億元、一百二十三億元的現金及約當現金,至於鴻海及華碩,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則有近三十億元及五十二億元。
從「銀彈」多寡來看,似乎仁寶及廣達較有能力發動「奇襲」。似乎仁寶及廣達較有能力發動「奇襲」。不過,鴻海及華碩都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向銀行周轉,所以純就「銀彈」多寡,並不易論斷。事實上,以企圖心、購併效益及購併經驗來看,鴻海、華碩的可能性反而大過廣達及仁寶,其中又以戰線布局最廣的鴻海可能性較大。
目前,明基的業務大致可分為監視器、手機及品牌業務三大區塊,對鴻海、廣達及仁寶而言,品牌業務並非他們既有業務項目之一,所以他們思考的方向,應是明基的監視器、手機業務可以為本身營運帶來多少加分效果,而且也要思考適當處理品牌事業,避免它成為公司的負擔。
就廣達而言,監視器及手機兩塊業務原本就不擅長,要讓這兩項業務能夠賺錢,恐怕得大費周章,若購併動機只是單純為加強對友達的掌控力,那這算盤撥得恐怕有待商榷。
至於華碩,購併一事除強化其代工產品的廣度之外,明基現有的品牌業務,或許也能協助華碩本身的品牌業務,取得更有利的立足點,使其品牌與代工業務的切割得以早日進行。不過,此事涉及龐大的組織再造,後續雙方的磨合期也可能拉長,所以效益不會在短期內顯現,就華碩過往穩健的行事風格而言,也很少如此貿然出手,因此可能性並不高。
鴻海、仁寶原本在監視器、手機業務就有一定基礎,購併明基對兩者而言,最有機會在短時間帶來正面助益。其中,鴻海近來又慣以購併帶動集團成長,且屢屢在購併上有驚人表現。而吃進建漢一役,更是讓市場看到它剽悍的公開收購手法,所以才會成為各界馬上聯想的「頭號嫌疑犯」。
鴻海原有的監視器(由群創負責)及手機業務(由富士康及奇美通訊負責),早就讓競爭對手「皮皮剉」,一旦拿下明基之後,立即可以把競爭對手「皮皮剉」,一旦拿下明基之後,立即可以把競爭對手冠捷及華寶等遙遙拋在腦後,不但鞏固產業龍頭地位,獲利也可望因此增加。
不過,鴻海集團即使靠著自身努力,其監視器及手機業務早間還是會雄霸一方。所以,取得穩定的液晶電視的面板來源,應該是鴻海可能出手的關鍵原因。
郭台銘近期曾宣布群創將積極進軍液晶電視代工市場,而全球有能力大量生產電視液晶面板的廠商,只剩下友達、奇美、三星、樂金飛利浦、夏普等五家廠商,因此,電視面板未來可能會變成賣方市場,液晶電視代工廠商決勝的關鍵一定受限於是否有穩定的面板供應,若從這一眼來看,郭台銘即使過去與李焜耀互相看不對眼,但為了取得面板主導權,顯然購併動機仍然是很強的。
推論二:集團護盤 布局董監改選
雖然,明基對電子五哥之中的鴻海、華碩、廣達、仁寶而言,都具備某種「戰略價值」,但從近期券商的進出狀況來看,一名具有幾十年股票交易經驗的市場人士卻斷言,此舉絕非鴻海、華碩、廣達、仁寶所為。
該市場人士指出,一般來說,如果是惡意購併,主事者通常不會大費周章下單到不同券商,因此往往單一券商就呈現萬張以上的淨買超,不過,這幾天盤面上並未發生這種現象,因此鴻海、華碩、廣達、仁寶出手可能性相當低。
而鴻海及廣達都已分別對外否認此事,就三月十五日的成交量而言,不管是哪一家電子廠商出手,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三億元的申報門檻,所以,就算主事者有意隱瞞,時間也不可能太久,出手者若是上述四者之一,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私募基金也是市場點名的競爭者之一,不過,從私募基金的角度來看,標的物股價越低對它們越有利,因此犯不著搶在此時出手。另外,私募基金過去購併的案例,普遍以具備穩定現金流及整合完成的產業為主,而明基目前的狀況並不符合這些條件,因此,私募基金的興趣應該並不大。
若不是電子五哥也非私募基金,眼看明年明基就會董監改選,當然也不排除是明基或友達動用資金,為明年董監改選或股價護盤。市場人士指出,這樣的作法,一方面可為明年董監改選卡位,另一方面則轉移媒體對內線交易一事的注意,稱得上是一舉兩得。
推論三:特定主力 拉抬出貨
其實,主力圈及中實戶普遍認為,明基股價異常上漲一事,乃是某些特定主力所為,其用意在引起市場揣測並吸引散戶追價,這個論點是基於在目前的時間點上,電子五哥跟私募基金根本不須急著出手,惟有邊拉邊出貨的主力,才不會考慮時機的問題。至於真相是否如此,就有待時間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