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用最簡潔的句子,給了人們在嚴酷環境下的希望。是的,即使現在已經壞無可壞,接下來的日子,當然就會由剝而復,看得到曙光了。
壞到極點,自然就壞無可壞了!面對自然,懂得謙卑與反省的人們,有了重新思考與出發的機會、有了團結和救援的光輝人性、也有了正視環境生態保育的內省,自然也就有了一個知過能改、重新開始的契機。
就在慈悲心滋生的當下,台灣卻有了另一個變數。才一開年,已經病入膏肓的兩岸關係,又因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離世,而有雪上加霜之勢。
辜振甫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裡,全心致力於兩岸關係的建構,但在臨終之前,還是念念不忘期望「辜汪再會」,以期盡一己棉薄之力,破除當前兩岸冰封海峽的嚴寒。
然而兩岸的政治現實,殘酷地阻隔了辜老的最後遺願。但求仁得仁,庶幾無憾的辜振甫,已為戰火隔絕四十多年的海峽兩岸,開啟了前無古人的歷史功績。
本刊在一個月前出刊的四一六期封面故事(辜振甫的不捨與不滿),已完整地報導了辜振甫先生在人生最後歲月的三個遺憾,這一期則是以罕見的圖片,將辜振甫人生最精采的紀錄,再一次呈現。
春去秋來,夏暑冬寒,逝者如斯,總能寄望來者。或許,老一輩的世代,就在新生代的頭角嶄露下,逐漸隱入歷史;為人長者,將畢生期望殷切灌注在下一代身上,就是人類希望的延續。
人類的偉大,是懂得犧牲。父母總把最好的留給子女。所以,人類的進步就在父母的奉獻與子女的進步中,一步又一步地攀爬,征服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我們總相信,下一代會比這一代好,所以希望的種子就此傳遞繁衍。
本期的封面故事(打造菁英),就是由記者廖怡景、主編陳邦鈺採訪撰寫,天下父母們,如何細膩而周詳地規畫子女們的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有一個更好的開始與生活的環境,值得有心教育更優秀下一代的天下父母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