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幾次,奧運除了對地主國有影響之外,對世界其他地方,其實只是諸多娛樂項目之一而已,更別提會有提振景氣的作用。
半年報,空頭的最後攻擊
先交代一下半年報的因素,收到這期周刊的時候,應該還有六成以上的公司還沒交半年報。甚至到了最後期限,恐怕還會有上百家交不出來。就算交報告的,一定有很大比率的會計師會簽註「非無保留意見」的審查報告。
這個現象,在過去會是千點以上的利空消息。今則不然,這是因應博達案,會計師的責任被加重,大家終於認真對待此事,提高財務報表可信度的過程而已。所以現象看起來很可怕,實際上影響不大。應該說,過去三個月的停滯,就在消化這個因素的威力。
每次奧運前,大家就會挑奧運概念股。今年,標的物是液晶顯示電視。如同大家已經知道的,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地方的銷售實在很差。回顧過去幾次,奧運除了對地主國有影響之外,對世界其他地方,其實只是諸多娛樂項目之一而已,更別提會有提振景氣的作用。
念書的時候,老師有教四年一次的景氣循環,也有人說是七年一次的循環。或許這種循環的規律,在某個時期恰好與奧運符合,就被當成媒體的標題了。
認真分析過去五十年的經濟發展,這種循環的規律越來越不明顯。在第一次能源危機的時候,高通貨膨脹與衰退同時存在,被稱為「停滯性通膨」;在九○年代,我們卻經歷了相反的無通膨、高成長的美好經驗。背後的原因當是全球化與資訊效率提高所致,學界尚無凱因斯或海耶克這等智慧問世,無法充分解釋趨勢轉變的原因,所以類似奧運景氣循環這種悖論,還時
不時被提出來說嘴。
波動度縮小的世界
這標題不是用來回顧過去台灣股市,應該是我們正在面對世界的新均衡。原因就是前面說的:全球化與資訊流通效率的演進。當大家看到經濟成長率連續幾個季度高於百分之四的速度成長,自然會去追蹤就業與物價的變化,早在聯準會或央行想到要行動前,市場早已對這些現象回饋。等到媒體普遍討論的時候,反倒要進入循環的另一個階段了。
聯準會已兩度調高指標利率,但市場指標的十年期公債利率卻是去年十月就創下波段新高。從葛林史班警告要變動貨幣政策目標後,幾乎領先指標都是降溫的。這種市場領先的現象,不只美國,大陸的宏觀調控不也一樣。
這個邏輯,其實是借用股市領先反映景氣變化方向的經驗法則。從這樣來看,今年第二季以後,挫傷全球股市的三大利空,美國調息、大陸宏觀調控、高油價,其實只剩油價而已。台灣股市在原油價格創下每桶四十九元的歷史紀錄時展開反彈,似乎也透露投資人對這件事憂慮降低。
上周提到,擔憂風險與期望報酬兩種心情的拉鋸,看來期望報酬逐漸在反守為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