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當勞的一角,一個看來蒼白瘦削的年輕人,仔細的翻看著報紙的分類廣告。他其實已經翻過了好幾遍,但在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之前,雖然只點了一杯飲料,他是不會死心離開這個冷氣開得很強的地方的。
在麥當勞的另一個角落,一群國小的學生,正在為他的同學慶生。他們的家長,趁著這一陣子麥當勞大打折扣的時候,只用了上千元的花費,就滿足了十幾個小孩在麥當勞過生日的要求。
伴隨著高失業、低消費、低物價形成的惡性循環,通貨緊縮早就悄悄的進入了這個社會。雖然,近年來台灣經濟未見大幅衰退,但逐漸攀高失業率,還是讓人經常性的警覺:「自己是不是下一個被裁員的對象?」
至於企業也不好過。還沒有樂觀條件的景氣,讓他們考慮如何降低成本,甚至結束營業的殘酷問題。
這樣的社會心理愈來愈強烈。於是市道益見蕭條,人們開始學著勒緊褲帶過日子。
錢愈來愈難賺,所以金錢的價值愈來愈被重視,名目利率和實利率的差距,也因而逐步拉大。
雖然物價持續下跌,但永遠比不上錢難賺的程度。於是,無錢可花、或是開始節儉以備不時之需的人們,就只能乖乖地回到家庭。
應酬少了,回到家庭的人們,找到新的生活動力,而他們同時也發現,少了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之後,原來家庭是最寧靜廉價但值得珍惜寶貴的活動場所。
家庭的價值,永遠在人們心境最脆弱的時候顯現。「回歸家庭」,可以躲開外界一切的風雨與爭執,所有的不愉快,在門關上的那一剎那,就自我隔離了。
而在通貨緊縮的年代,「回歸家庭」也成了人們躲避外在經濟風暴的最好良方。
這樣看通縮,或許就不可怕了,甚至還給了習慣於應酬交際、虛偽應對的人們,一個重新省思的心靈空間。
不過,日子難過天天過。「回歸家庭」只是上班之餘的選擇;走出家門,還是得要面對社會,回到職場。
怎樣在家庭之外,創造在通縮社會中屬於自己的事業價值,恐怕才是更實際要解決的首要課題。
這就是本期封面故事「全民資產大縮水 苦日子怎麼過」的主題,希望從當前的現象與日本的經驗,歸納整理出通縮生活的應對方式,找出屬於個人和企業的「通縮求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