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究竟算不算品質保證?其他獎項或許見仁見智,不過奧斯卡外語片入圍倒確實是品質保證,來自挪威的黑馬《他傻瓜,誰聰明》以帶有精神官能症的趣味溫馨入圍奧斯卡外語片,證明奧斯卡確實兼具藝術品味與通俗口味。
或許因為正常人都太聰明、太冷漠,使得這種精神或智能有點「秀逗」的角色顯得既人性又溫暖。《他傻瓜,誰聰明》男主角艾林(即原文片名《 ELLING 》〉 是個被媽媽過度保護的男人,自幼沒出過大門一步,直到母親死了才被警方從衣櫃裡拖出來,有點像多年前澳洲片《壞小子巴比》角色原形(不過也僅此而已〉 ;他在療養院中與另一位傻大個凱畢昂成為室友,兩人更在社福局安排下一起接受融入社會的考驗,從而展開令觀眾動容的真情之旅。
觀眾從一開始的陌生到逐漸熟悉艾林與凱畢昂,讓《他傻瓜,誰聰明》逐漸累積出感動的能量,特別是兩人異於常人的極端行為與緊張態度,更是從最初的「可笑」轉化為「可愛」:看似木訥的凱畢昂不愛洗澡卻老是幻想跟女人做愛,竟然「見義勇為」泡孕婦當個現成的爸爸;有外出恐懼症的艾林一出門就想昏倒,但是在威脅利誘、陰錯陽差下,他卻開始享受起祕密偷跑的快感,甚至還意外發現自己擁有寫詩的才能,把作品藏進超市食品成為社會祕密詩人。性格與行為的高度落差讓人忍俊不住。
《他傻瓜,誰聰明》藉由挪威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制度,說明「彼此關心」才是生活幸福的關鍵。兩位中年自閉兒各自以不同步調踏入社會與「正常人」接觸,卻沒想到艾林遇到的是沒人理的退休老教授,而凱畢昂則跳過友誼、直接愛上菸酒都來的被拋棄女子,非常技巧地包裝社會福利議題,並探討邊緣族群生活;這些同屬於社會弱勢者相濡以沫的互動,除了顯出一般人自我中心的自私無情,其實更標榜這些「弱者」克服並對抗自我障礙的成長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