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期間,要論休閒活動,親朋好友們不是出國旅遊,就是爬山踏青、租光碟、上網路,鮮少有人看電視;少數幾個人發現公共電視夜半重播的迷你影集《錦繡佳人》算是上選,但熬夜看電視,卻又打亂了第二天的日子。
美國耶誕必播的影片就是法蘭克柯波拉導演的《 It's A Wonderful Life 》。溫文儒雅的詹姆士史都華在劇中飾演好心但倒楣的生意人,戲一開場,詹姆士史都華飾演的喬治貝利正瀕臨自殺邊緣||自幼夢想離開小鎮、赴紐約就學的他始終困居當地,無心插柳,生意倒日見發達,沒想到忽然因著一連串的挫折打擊幾至負債入獄。
佳節將至,思今撫昔,他的哀嘆被天上的天使聽到了,結果,被差遣來拯救他的竟是位實習生||天使克雷倫斯,因為資淺,他還沒有翅膀。如果克雷倫斯圓滿達成任務,讓喬治回心轉意,他就能依約得到一對翅膀。
為了在出發前熟知喬治的背景,喬治的過往就在天使眼前展演開來。痛不欲生的喬治告訴天使他寧願從沒來到這世上、從來沒過過這他認為局促困頓、而天使看來美好無比的人生,天使就讓他見識見識他身邊的人及鄉親沒有他的生活又是如何。喬治的中年危機加上因為夢想未償所造成的失落,就這麼被治癒了。
這部一九四七年在美國上映的影片,因為當年的耶誕節應景影片來不及推出,而倉卒於節日前上片,據說當時因為片子不合戰後美國人的調性,口碑普通而草草下片,沒想到一九七四年,因緣際會,柯波拉忘了更新所有權,這影片就成了電視台最佳墊檔片(反正沒有版權的顧慮),一演再演,反而讓觀眾看出了趣味,成了耶誕時節一部最能反映節日精神的經典影片。
柯波拉曾說他自己就像是片中的喬治,人生事與願違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部寄予厚望的片子卻得不到當年觀眾青睞,誰曉得多年後觀看這部影片成了美國人節日必經的儀式,觀眾在喬治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對哀樂的中年、空洞的假期、局促的地方都有了不同的滋味;始終熾熱的觀眾論壇上不乏一封封宣稱「我在喬治身上看到自己」 的來信,而針對這部片子分析所謂「美國精神」 、「中產階級價值」 的影評,更是始終不墜。
為什麼同樣的影片值得每年耶誕播放一回?這曾是我在美留學時最想知道答案的謎題之一。電視台從經濟因素考量,樂得年年播送,但就觀眾的角度來說,我也的確知道同學中有人行禮如儀,還對此觀影儀式津津樂道。
其實,稱得上成長儀式的觀影儀式還不僅止於此,念書時學校附近的電影院每逢周五必放電影《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但見學生成群結隊, 帶著衛生紙、水桶等道具(觀眾要隨著影片中的演員起舞,帶道具好做一樣的動作)入場,老生領著新生進電影院,向這部美國影史上數一數二的 cult movie 致敬,而大學新生於焉通過成年禮。
一部電影、一個電視節目,結合了年曆上的節慶時日、生命中的特定經驗,轉化成一個普遍的成長儀式,在我們這兒好像還不多見。
在台灣,年節中瞪著電視螢幕,實在很難想像身為觀眾要如何由觀影經驗心生“It's a wonderful life ”之嘆,更別說從螢光幕上的角色中「看到自己」 了。除夕晚上,一時興起,問問家人印象中有什麼年年如一的應景節目,眾人一頭霧水,過了半晌,答案來了,一個是新聞裡的總統賀詞、一個是午夜十二點的廣告(有線電視出現之前,無線台屆時的廣告總是由廣告主自己現身,來一段冗長的賀歲兼推銷台詞)。
原來年節也不例外,電視上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政治、就是廣告。也許,從螢光幕上看到的,只有樂透能讓人興起 It's a wonderful life 之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