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網路、通訊之後,光纖近來成了當紅的熱門產業,不僅國外相關業者發燒熱,國內也掀起了一陣投資狂潮,包括精碟、錸德、環隆科技等業者,均已摩拳擦掌大舉進軍這塊大餅,並描繪亮麗的遠景;不過,受限於台灣光纖人才不足等因素,這些業者的跨世紀大夢究竟能否成真,仍得留待時間考驗。
精碟表示,自七月起精碟已開始正式生產 DWDM 薄膜濾片,目前已送樣給台精及波若威等國內 DWDM 模組廠,未來將鎖定 E-TEK 等國際大廠, 由於看好未來潛力,公司現正積極擴充產能中。生產線將從現今的三條擴增至年底的八至十條而明年底將擴充至三十條外,也將在洛杉磯成立 DWDM 研發中心,並建構三至五條的生產線。
精碟資金卡位為現增製造利多
由於現今全球 DWDM 薄膜濾片生產設備的主要製造商,僅有德國的 Leybold、美國的 Iontech、日本的 Optorun, 供應量有限, 從精碟一口氣砸下二十億元向Leybold 下單訂購生產設備, 並使得 Leybold 產能到二○○一年全滿的情況來看,精碟在這領域上,似乎有利用資金優勢卡位的企圖心。
而除了 DWDM 薄膜濾片外,精碟也積極開發其他高單價的光纖鍍膜產品,如極化偏光鏡(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 帶通濾光片( Bandpass filter)、 長帶通濾光片( Long pass filter )、 短帶通濾光片( Short passfilter )、增益平坦化濾片( Gain flattening filter )等產品, 在在顯示出精碟對未來光纖產業的重視。
在這波光纖投資熱潮中,精碟及早看到這個市場並挾資金優勢大舉投資,就經營上稱得上抓住了產業發展脈動, 因此, 該公司信心滿滿樂觀地預估,今、明DWDM 相關產品將帶來五億元及二五億元的營收; 不過,由於光纖相關產業技術門檻相當高,精碟大舉宣示進軍光纖產業時機點正逢辦理現增案,因此,精碟不斷釋放進軍光纖產業有所斬獲的同時,也被外界認為是有意為增資案製造利多訊息。
相較於精碟的積極態度,錸德在跨入光纖產業的宣傳動作下,就顯得相當低調與被動,甚至是硬被媒體「挖」出來後,才不得不出面說明的。有關錸德成立旺一事,在整個規畫過程中,錸德一向高度保密,直到公告買下竹東土地用以興建旺錸廠房後,整個事件才告曝光。據了解,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技術團隊的問題。雖然錸德看好光纖產業發展,不過,因國內相關專家缺乏,技術團隊組成不易,因此,雖然錸德規畫進軍光纖產業多時,除了旺錸外,另有關光纖的投資計畫還有二、三個,但包括旺錸的產品、發展策略,在技術團隊正式底定前,都無法定案,也因此,錸德對旺錸案低調異常。
錸德保持低調 環科明年元月投產
雖然錸德目前對旺錸一案依舊保持不張揚的態度,但就其營業內容的登記項目來看,包括光纖抽絲、光纖預型體及光纖網路連接器等產品都名列其上,似乎旺錸在光纖產業的發展企圖心頗大;不過,就其設立資本額十五億元、到位資金五億元的規模,勢必無法立即跨入投資金額動輒百億元計算的光纖預型體等上游領域,因此,初期可能會從光纖區域網路所需的連接元件切入,而隨著技術團隊的即將成形,有關旺錸的發展規畫,也將愈清楚。
至於環隆科技, 則是鎖定了光纖通訊被動元件有光纖耦合器( coupler )與波多工器( WDM )兩項產品。 在因緣際會下,獲得美國一組光纖通訊專業團隊(五位博士)認同, 因而組成美國 Lightel 公司與台灣凱裕公司, 其中美國Lightel 公司負責各種光纖通訊被動元件之開發,而台灣凱裕則負責光纖通訊被動元件之製造與買賣。
在光纖通訊被動元件投資方面,環科台灣廠將斥資九千萬元(不含建新廠費用),含從美國 Lightel 技轉費用,以及購入十五部焊接機器; 另外,再斥資一.二億元投資大陸廠,購入三十部焊接機器,若含生產周邊設備,則將投入約二.五億元。台灣廠即將在明(二○○一)年元月開始投產,而大陸廠的光纖通訊被動元件也即將在明年七月加入生產行列。
環科大陸廠與台灣廠所投入的光纖通訊被動元件之新產品,按照該公司所預估的良率計,此兩種產品的生產良率若達五○%,毛利率可達一○%,則可損益平衡,若良率提高到九○%,則毛利率即可達五%,稅前淨利率可達三五%,預計這項光纖通訊被動元件新產品之加入,在明年營收方面可貢獻三.六億元。
環科每年配股三元 台灣光纖產業仍待提升
環科董事長歐正明表示,上櫃前的二.八億元股本增加到目前九.八四億元,股本增加如此快速,其實對經營者的壓力很大,但未來幾年環科仍堅持「兩個三」政策,意即每年業績成長三○%以上,每年可配股三元。而環科除了斥資十億元做為擴產之用,且又朝著目前最看好的光纖通訊產品發展,相信未來環科業績還有一波大成長的機會。
雖然國內廠商目前積極投入光纖相關產業的技術開發,可望為台灣整體經濟發展走出另一條活路,不過,由於台灣在光纖產業的基礎技術相當缺乏(就一般看,台灣現階段光纖通訊的技術能力,至少落後歐美先進大廠五至十年,甚至也遠不及大陸),因此,雖然台灣擁有資金充沛及過去個人電腦產業所建構的豐富專業代工、分工經驗,但面對陌生的光纖產業,國內業者未來在發展光纖產業的道路上,仍有許多問題與難關待突破。
以 DWDM 濾片為例,國內光電研究學者表示,雖然 DWDM 濾片的機器設備投資額不大,且是以國內業者不陌生的鍍膜技術為出發,不過,真正有實力的業者在引進設備後,均會根據自身的技術與專業加以修改,並累積自己的控制參數,才能創造出核心競爭力;而整個濾片生產過程中,得不斷地重複鍍膜、烘乾、研磨等多道繁瑣的手續,其中只要一個步驗出了問題就必須報廢,因此,原理雖不難,但技術層次與門檻卻是非常高,即使歐美專業大廠多年的開發,生產良率也不過二○%。
除了良率問題外,產品認證時期過長,也是另一個可能影響業者發展光纖產業進程的因素。業者指出,雖然光纖相關零組件現階段稱得上是當紅炸子雞,甚至可稱得上賣方占優勢的市場,不過,整個市場需求,似乎還不到賣方全權主導的情況,因此,業者即使可順利量產出產品,仍得通過大廠長時間嚴苛的認證考驗。
因此,基於技術考量及市場需求情況,國內部分相關學者及業者均認為,國內的光纖產業投資熱潮仍屬扎根、卡位的前期發展階段,短期內不但不易見到具體成果,甚至在新進廠商一窩蜂地搶進投入下,未來產業勢必進行一番大規模的重整,最後究竟誰能勝出,現今仍言之過早;因此,相關人士強調,面對此波光纖熱潮,不僅業者必須要有長期奮戰的心理準備,投資大眾似乎也應理性審慎,不宜過度期待這些投資案能產生立即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