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個浪漫團圓的日子,盈滿的月圓、精緻的月餅、炭香的烤肉、淒美的神話傳說,如果再搭配上動聽的音樂就更完美了!〈月亮代表我的心〉、〈Moon River〉之外,您還可以作何選擇呢?今年中秋節的最佳應景音樂,莎拉布萊曼《月光女神》(LA LUNA)顯然是首選!
《月光女神》的曲目內容,流行歌曲包括華麗搖滾經典〈蒼白的淺影〉,西班牙團體密卡諾(Mecano)暢銷金曲〈月亮之子〉,以及全歐網友最愛的神秘單曲〈憂鬱的星期天〉。電影原聲帶方面則有,電影《畢業生》中的英國民謠〈史卡保羅市集〉,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孔電影《卡里夫的女人》的主題曲,以及亨利曼西尼的《第凡內早餐》主題曲〈月河〉。另外,古典樂填詞改編的有,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失去的孩子〉,拉赫曼尼諾夫藝術歌曲改編成的〈此處何等美景〉,改編德弗札克歌劇《水仙子》的〈月亮〉等等。
這一回莎拉布萊曼的歌聲也有些許轉變,音質更為厚實、更具能量,輕巧的音色依然,不過技巧與情感都更加豐富,給聆聽者一種充滿迷惑與想像的輕鬆飄逸感,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聽見蘿蕾萊的吟唱般,成為一種方向感的依歸。
生於英國的莎拉布萊曼,父親是土地仲介商、母親是舞者,母親從小帶她學習芭蕾、歌唱、表演,接觸各種藝術;而父親喜歡聽六十年代的搖滾更深深影響她,兩種文化的衝擊交融下,奠下莎拉日後發展跨界音樂的基礎。
十三歲首度登台演出音樂劇,曾就讀英國艾蒙豪斯芭蕾學校、倫敦藝術教育學校、皇家音樂院。二十歲參加韋伯《貓》的甄選,贏得他高度的欣賞,兩人一九八四年正式結婚。一九八六年莎拉更以《歌劇魅影》中的克莉絲汀攀上演唱高峰,她銀鈴般的嗓音,在克莉絲汀上灌注了別人無法取代的莎拉布萊曼精神,成為樂迷心中韋伯音樂劇「永遠的第一女主角」。
離開韋伯後,莎拉曾嘗試舞台劇、電影演出,但是效果不佳,最後才重回「歌手」路線,以兼具古典與流行的唱法,重新找到事業第二春。除了唱歌外,莎拉布萊曼也是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達八千多張;喜歡看電影的她,未來的計劃除了唱歌,還有音樂以及小說創作。
中秋夜聆聽《月光女神》,我心神往地想,如果嫦娥有著莎拉布萊曼的優美嗓音,相信后羿的跋扈將輕易被她融化,奔月淒美的神話恐將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