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紐約還是倫敦,都有許多小劇場作品的崛起傳奇。例如《 BLUE MEN 》原本只是外百老匯玩弄聲光綜合媒體的雜耍式表演,沒想到一鳴驚人,多年來已經成為紐約大學附近的著名演出,不僅一票難求、票價水長船高,連演出的場地也跟著名聞遐邇,其他諸如《RENT》、《STOMP!》,也有同樣傳奇經歷。
這樣的理想情景未來能否出現在台灣尚是未知數(畢竟連幾個大型劇團目前都還做不到),不過確實有許多單位在努力往這個夢想邁進,例如由舞蹈空間舞團所主辦的「皇冠藝術節」便一直在默默耕耘,目前已經步入了第六年,我就很欣賞今年文宣裡的一段話「藝術能做的只是:帶我逛進身體的花園,在甜美的夢裡異樣清醒,跟原本陌生的朋友,度過終生難忘的一天。」而且它一直刻意結合文學、舞蹈、戲劇、音樂等不同領域人才做跨界結合,像本屆推出的音樂服裝劇場《空中花園:台灣新「生/聲」代》,就把服裝秀拿來當成劇場表演大作文章。
其實近年來電視資訊發達,對於看慣巴黎、米蘭設計師服裝展的觀眾,應該很清楚,所謂聲光、多媒體、戲劇、電影、藝術……等素材,早已經是整體包裝服裝發表會現場幻覺的手段(就像勞勃阿特曼的《霓裳風暴》所述),所要販售體其實是服裝概念與設計師品牌形象。而由服裝設計師蔣文慈、導演鴻鴻、空設計師高弘樹、音樂人劉季陵所合作的《空中花園》,顯然是顛倒過來,藉由服裝秀的框架,讓演員所飾演的模特兒與服裝之間進行「角力」,究竟是衣服演人還是人演衣服?與觀眾進行一場「另類對話」,思考人的形象與衣服之關係,演出的觀念與形式挺具有國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