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大S流感猝逝...如果人在台灣有得救?日本醫療真比台灣差?前急診醫師:我們自豪的醫療品質只是假象

大S流感猝逝...如果人在台灣有得救?日本醫療真比台灣差?前急診醫師:我們自豪的醫療品質只是假象
大S因流感重症,日前於東京離世,享年48歲。圖片/大S臉書

2025-02-07 17:00

編按: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與家人同遊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東京離世,享年48歲。消息一傳出,就有不少人質疑日本醫療體系的效率,認為如果是在台灣,也許很快就能被救回來…

前急診醫師安東尼蘇對此表示,因為單一事件認定日本醫療不行,在台灣治療肯定沒事,實在天真的可笑。特別是在不知道完整的治療經過下,更何況流感重症的病程,不可預測性實在太多,重症來的猝不及防,就算年紀不是很大,也沒有甚麼慢性病的患者,也可能病程進展迅速,及時處理也無法回天。


看著網路上一堆台灣人數落日本醫療如何差勁,台灣醫療多麼棒,身為第一線醫療人員,實在有點五味雜陳。我不敢說自己多了解日本的醫療環境,但之前因為做國際醫療轉送的關係,造訪過不少日本醫學中心級的醫院。

 

醫學中心急診只有2床病人

 

一次是去探訪一位在名古屋最大的醫學中心住院的台灣病患。兩位神經外科醫師,在半夜跟我們詳細說明病情,評估轉送回台灣的可能性,他們還帶我小小參觀了他們的急診室。不大的空間,躺了兩床病人。對,兩床。

 

整個日本中部最大的醫學中心,就兩床病人,完全看不到忙進忙出疲於奔命的護理人員,和不耐久候對著櫃檯咆哮的家屬。整個急診室就是安靜、清潔、井然有序,就像是一個該讓病患好好休息的理想場所。

 

另一次我帶一位肋骨多處骨折的老先生回台灣,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這是我第一次到林長,到了一個像是大廳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摩肩擦踵」。那個空間的人口密度讓人連呼吸都不太順⋯我們被擠到一個角落去,連站的空間都快沒了。

 

日本的醫療分級作得非常確實,基層醫院對來診病患作分類,若是不能在當天領藥回家,必須住院或更進一步檢查的,就會往上轉第二級醫院,若是需要緊急處置或是危急病患,就會再往上轉到三級醫學中心。

 

japan emergency

▲日本醫療分級很嚴格,無法直接到醫學中心掛號,急診也要預約。圖片/Shutterstock

 

沒有發瘋醉漢、看鼻塞的患者

 

這就是為什麼名古屋的中部國際醫療中心,只有兩床病人,而沒有發酒瘋、發燒小兒、或是任何原因自己走來掛號的病人。(有些日本醫院可以自行掛號但要加不少錢)

 

而台灣的急診是「醫療量能無上限」的概念。大概是你通過了重度責任醫院的評鑑,就像你跟某個惡魔簽訂了契約,這代表無論多少病患、是否超越了你人力負荷的上限,你都不能說不。

 

你只能一直接新的病患,一直接轉院病患,你不能說抱歉我們沒辦法再接了,因為民眾、醫院、衛生管理機關都無法接受這種說法。特別是多年前所謂的「人球事件」,然後有個傢伙發明了「醫德」這個萬能勒索名詞,當你用醫療量能超過負荷拒絕病患掛號,就是挑起民眾的敏感神經。

 

現在我們打轉院電話,幾乎不會聽到說「噢你們不能轉過來」,但會聽到「要過來可以,但已經沒有推床,可能會扣床喔!」什麼意思?

 

意思是急診室所有的病床都躺滿人了,如果病患送過去,要嘛坐輪椅(有時候連輪椅都沒了)、要嘛站著,一定得躺床的,就要把轉院救護車的擔架床給扣著,救護人員也得在現場走不了,直到有其他空的床生出來。這就是我們台灣人自豪的醫療現況。

 

有限資源就在懸崖邊苦撐著

 

曾經有一次,我陪同某位國外轉送回國的病患回榮總,保險公司已經聯絡好後線主治醫師,但還是要從急診上病房,到了急診室,急診醫師看到病患就指著我的鼻子大罵,為什麼病患有氣切管需要呼吸器沒有事先聯絡?

 

雖然說病患已經是穩定的狀態,不一定需要呼吸器,但他的重點是要是急診呼吸器都用光了,這就造成風險。對,不只是病床,呼吸器也是會用光的。

 

那是多年以前,承平時期,沒有任何新興傳染病在流行,醫學中心就是在這種資源隨時可能耗盡的懸崖邊努力撐著。所以好幾次我轉病人回台灣,都會覺得很煩,人群密集、等空床、等醫護好不容易生出空檔來接病人,等醫師交班⋯這都不是現場醫護人員的問題,這就是制度下,活生生的、我們自豪的醫療品質。

 

而當我把病人轉送回日本的時候,一進醫院,是四五個醫師、護理師圍在我的病人旁邊,抽血打點滴初步評估⋯然後主治醫師好整以暇地聽我交接班。然後醫院沒有其他的病人、家屬。你說到底哪一邊是醫療進步的景象?

 

taiwan emergency

▲台灣的醫療的「可近性」非常高,只要你願意,隨時都能走進大型醫學中心掛號看診。圖片/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台灣民眾已有醫療優越感

 

我們的醫療有的是壓倒性的「可近性」,你可以直接去台大醫院掛急診看你幾年都沒好的鼻塞問題,完全沒人可以阻止你。但這些「可近性」都建立在壓榨醫護人員人力、精神壓力上,而當我們的國民,對這樣的可近性甚至產生優越感的時候,這樣的壓榨是看不到盡頭的。

 

所以在醫師群組,有人問,到底要被逼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停止掛號,停止接新病患?你不能。

 

因為民眾已經產生了優越感,你停止掛號,拒絕病患,就像是在這個優越感上搧了一個大巴掌,像是告訴他們你的優越感都是假象,台灣的醫療系統沒有你想像的健全,這是政府、民眾都無法接受的事。

 

延伸閱讀:大S流感猝逝…流感疫苗來不及接種怎麼辦?醫:可買2特效藥備著「4種症狀出現能先搶命」!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聽起來超令人羨慕的吧!」採訪這天,許若瑋和《今周刊》約在臺虎位在台北市的酒吧──《啜飲室  大安》,她喝了一口經典啤酒IPA,用爽朗的語氣分享:「去年四月,我擔任美國World Beer Cup(世界啤酒大賽,簡稱WBC)評審,住在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每天睜開眼,就有上千款啤酒等著你喝。」

 

長年累積的啤酒專業、絕對味覺

 

這份看似人人稱羨的夢幻工作,其實靠的是許若瑋長年累積的啤酒專業,和靈敏的味覺

 

「她擁有釀製、品味啤酒的絕對味覺,是台灣精釀手藝的先驅!」與臺虎合作推出多款聯名啤酒的晶華酒店餐飲部協理孫尚志觀察,許若瑋因為具備豐富的釀酒經驗、天生靈敏的味蕾,因此能夠把許多天馬行空的風味,實踐成消費者喜歡的商品。

 

他以二○一七年,台北晶華酒店和臺虎聯名合作的「台灣在地烏龍精釀啤酒」為例解釋,茶和啤酒都是會發酵的原料,很難抓到平衡和穩定的風味。「但Winnie(許若瑋)卻有辦法想出萃取高山炭焙烏龍茶葉的清香,注入酒體中,」他回憶當時情形。

 

後來,這款啤酒也在一九年的世界啤酒大賽,獲得風味啤酒類草本香料組國家優勝獎(Country Winner),顯見許若瑋的釀酒能力確實受到國際肯定。

 

因為陸續創造出多款啤酒,在國際上獲肯定,許若瑋也被邀請,擔任美國WBC、英國World Beer Awards(世界啤酒大獎,簡稱WBA)、日本的IBC國際啤酒競賽(The International Beer Cup)等國際啤酒比賽的常任評審。

 

「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跟釀啤酒一樣,製程必須非常乾淨,畢竟只要有一丁點疏忽,整桶就沒了。」許若瑋用釀酒來詮釋自己的性格,強調正是這種堅持,讓她有辦法勝任這份自由、彈性的工作,「懂得自我管理,才能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得到什麼樣的機會,」她說。

 

回顧許若瑋的職涯,一路走來,她也確實用行動實踐這份信念。

 

時間回到○七年,當時還在讀大學的許若瑋,在美式餐廳TGI FRIDAYS打工,經過朋友的引薦,加入準備插旗台灣的美式餐廳品牌吉比鮮釀(Gordon Biersch),並派赴美國受訓,學習釀酒技術

 

「每天都得搬幾十公斤的麥,才沒人管你是女生還是男生,」從最基礎的打掃、量測啤酒發酵的狀況、碾麥、洗桶槽開始做起,回憶起剛開始釀酒時的甘苦,她開朗的臉上沒有一絲不悅,對她而言,勞力活本來就是每個釀酒人必經過程。

 

儘管樣樣工作都達標,沒有任何釀酒經驗的許若瑋仍然面臨公司的質疑。

 

「美國同事、主管都覺得,這個女生到底哪來的自信可以勝任?」談起赴美受訓之初並不被看好,許若瑋不諱言,自己大學就讀中興大學昆蟲系,加上過去並沒有喝酒習慣,更遑論品酒,也難怪品牌總部對她沒信心。「在美國人的眼中,就像是廚師不愛吃一樣,不符合職業的條件,」她直言。

 

許若瑋(中)帶著團隊參訪日本大阪箕面啤酒, 互相交流技術。

許若瑋(中)帶著團隊參訪日本大阪箕面啤酒,互相交流技術。(圖/臺虎精釀提供)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花三個月喝啤酒  不服輸的拚勁獲認可

 

個性好強、不服輸的許若瑋深知,必須扭轉這個刻板印象,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

 

於是,她土法煉鋼,花了三個月,每天反覆喝著廠裡的數十種啤酒,以熟悉每款產品的風味,甚至因為喝酒沒辦法開車回家,常常睡在公司,「我就在公司餐廳和一個又一個同事聊天,順便了解消費者最喜歡哪些啤酒。」

 

而真正讓主管和同事對她刮目相看的,是許若瑋試到一支走味的啤酒。

 

「喝起來怪怪的、味道有點酸,結果發現是酒槽見底後,啤酒變質了。」她還原當時情形,指出正是那次經驗,讓主管、同事發現,她有掌握啤酒味道的能力,終於同意讓她接受完整的生產管理訓練。

 

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釀酒師後,許若瑋並沒有因此自滿。她思考,若是自己能具備釀酒相關知識,就能整合理論和實務,強化產品研發能力。

 

一二年,她辭去工作,在金色三麥的支持下,赴德國柏林VLB啤酒釀造學院進修。

 

「每天都是背誦使用手冊、考試,進修半年的時間都水深火熱,」許若瑋說,自己並不是用功型學生,討厭考試的她,甚至還把大學當作醫學系念,想不到踏入職場後,仍然逃避不了這門功課。

 

儘管如此,從許若瑋自信的笑容中,還是可以看見她眼中的光芒,滿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一年後,她成功取得德國「釀酒大師」(Brew Master)執照,並到金色三麥擔任釀酒師,負責啤酒生產研發及員工教育訓練。其中,曾獲日本IBC國際啤酒大賽金牌、英國國際啤酒挑戰賽銀牌的蕎麥啤酒,都出自她的手筆。

 

因緣際會下,原計畫赴美工作的許若瑋,一五年加入臺虎擔任首席釀酒師,並在二二年,接下執行長一職。

 

許若瑋

(攝影/陳睿緯)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引領臺虎登上台灣精釀啤酒的巔峰

 

十年間,她帶領臺虎團隊推出上百款風味啤酒,不只屢屢在世界比賽中獲獎。更一舉將臺虎品牌推向全台各大零售通路、飯店,奠定台灣最大精釀啤酒品牌地位。

 

「其實最大的功勞並不在我。」回顧十年來臺虎的成長,許若瑋謙虛的說,自己報到前,臺虎團隊就規畫在新北汐止興建占地二三○○坪的酒廠。自己報到後,更是領著團隊從零開始打造,如今年產能可達六○○○噸。「如果沒有這個工廠,我不可能有能力把產品賣進小七,」她強調。

 

其實,和許多專業經理人一樣,許若瑋也有作為主管的煩惱。「我找不到接班人,」現年四十五歲的許若瑋坦言,在職涯這條路上,確實因為有許多貴人相助,她才能擁有不錯的機會。「像是Fridays總經理李宏智、金色三麥董事長葉冠廷,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可能有機會去美國和德國學釀酒,」她的語氣滿是感謝。

 

「要先自律,才能自由!」許若瑋為這份工作下了註解。

 

許若瑋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延伸閱讀
大S猝逝/旅平險不是生病都賠,僅5家納法定傳染病!到日本保它「就醫200萬內免掏錢」達人完整解析
大S猝逝/旅平險不是生病都賠,僅5家納法定傳染病!到日本保它「就醫200萬內免掏錢」達人完整解析

2025-02-05

48歲大S徐熙媛流感重症猝逝!今年流感不一樣,重症及死亡創十年新高「死的都成年人」,哪些人是高危族群?重症4徵兆
48歲大S徐熙媛流感重症猝逝!今年流感不一樣,重症及死亡創十年新高「死的都成年人」,哪些人是高危族群?重症4徵兆

2025-02-03

大S徐熙媛過世享年48歲,醫:中年人流感重症機率「百分之一」…3併發症可能奪命,流感和感冒怎麼分
大S徐熙媛過世享年48歲,醫:中年人流感重症機率「百分之一」…3併發症可能奪命,流感和感冒怎麼分

2025-02-03

大S猝逝/「肺感覺被抓緊就快篩!」年輕人得流感3狀況致死率高…感染科醫揭致命點:免疫力強更要注意
大S猝逝/「肺感覺被抓緊就快篩!」年輕人得流感3狀況致死率高…感染科醫揭致命點:免疫力強更要注意

2025-02-03

大S流感猝逝…流感疫苗來不及接種怎麼辦?醫:可買2特效藥備著「4種症狀出現能先搶命」!
大S流感猝逝…流感疫苗來不及接種怎麼辦?醫:可買2特效藥備著「4種症狀出現能先搶命」!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