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自律神經失調教會我的事「1秒能做完的事,請花2秒鐘做」!放慢動作為何更有效率?醫學權威「健康減壓」這樣做

自律神經失調教會我的事「1秒能做完的事,請花2秒鐘做」!放慢動作為何更有效率?醫學權威「健康減壓」這樣做
失眠、慢性疲勞、消化問題...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健康危害。

2024-12-12 16:23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

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

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狀況。

 

「最近總是感覺疲勞」、「動不動就感到憂鬱」─ 遇到這類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刻,請務必要察覺,背後一定存在著因壓力造成的不安情緒。除了從事本書介紹自律神經一分鐘體操和自我療癒之外,找出形成不安感的原因,對於調節自律神經十分重要。

 

不安的原因若沒有消除,就無法徹底解決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stress

▲莫名其妙就覺得憂鬱、常常這痛那痛卻找不出原因...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就可能變成健康大問題。

 

覺察是消除不安的良藥

 

從高處俯瞰自己的狀況,是消除不安的必備條件。生長在森林裡的一棵樹,無法掌握自己的位置,若像空拍機從高處俯瞰,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位置。俯瞰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會發現自己為何感到不安。

 

各位不妨想像以下情境:朋友幫你促成一場盲盒約會,但你因為工作的關係,可能要到約定時間才能趕到咖啡廳赴約。不僅如此,你最近還有腹瀉的困擾。

 

此時請先確認自己對什麼事情感到不安。「遭遇陌生事物」、「趕時間」、「沒自信」、「身體不適」、「環境惡劣」等。前文的例子包含「遭遇陌生事物」、「趕時間」、「身體不適」等三大不安要素。

 

其實,只要察覺自己現在正面臨三種不安情緒,就能大幅減輕焦慮感。原因很簡單,掌握自己的狀態就知道該如何因應。

 

前述的三大不安中,「趕時間」、「身體不適」可以自己處理,例如就醫改善身體,提前完成工作等。如果真有困難,只要另約時間,就能解決三大不安中的兩個要素。如此一來,與陌生人見面的不安感就能減輕。

 

總而言之,凡事從「俯瞰的角度」來找出不安的原因,就能降低自律神經紊亂的機率。

 

用慢一半的速度做事

 

放慢動作能避免自律神經失調,以比過去慢一半的速度做事吧!

 

其實只要稍微用心,就能避免自律神經失調。養成調節自律神經的生活習慣,並找出不安根源,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無論做什麼事,我希望一定要「放慢動作」。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舉止都要慢慢做。假設過去一秒鐘就做完的動作,現在要花兩秒鐘完成,以這樣的步調放慢速度。

 

我是在慶應義塾大學擔任橄欖球社隊醫時,發現放慢動作有助於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當時已經能用儀器檢測自律神經,我認為放慢動作可以調節自律神經,是提升選手表現的關鍵,因此指導社員做任何動作都要放慢速度。結果選手們的高低潮變得不明顯,還在全國大學橄欖球大賽中創下第二名佳績。

 

take a coffee break

▲慢慢來比較快!適時地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時間,或是稍微停下腳步,可以避免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態。

 

慢呼吸 vs 放慢動作

 

當我們感到不安,呼吸就會變淺變快。在此情形下,交感神經(活化身心運作的自律神經)旺盛,會打破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態。

 

第四章曾介紹「慢呼吸」可有效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平常就實踐慢呼吸,但要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實踐慢呼吸確實有難度。若勉強自己慢呼吸,反而容易造成壓力,本末倒置。

 

有鑑於此,「放慢動作」是很有效的替代方法。放慢速度做事,呼吸會很自然地配合動作,呈現緩慢深層的呼吸方式,避免自律神經失調。此外,放慢動作有助於整理思緒,使態度從容。從容不迫的心理狀態能安定自律神經。

 

無論走路、飲食或說話,請放慢自己的速度。慢慢說話不僅能調節自律神經,對方也較容易聽得懂你的意思,更具有說服力,還能避免失言。好處真的很多,各位不妨試試。

 

自律神經失調檢測表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各種症狀,包括頭痛、暈眩、焦慮、不安、失眠與倦怠等,稱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當你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卻置之不理,症狀就會惡化,影響生活品質,請務必小心。可以餐考下列的「自律神經失調程度檢測表」,確認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

 

 

 

判斷結果

 

1~5個

 

無須擔心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若想維持現狀,除了規律生活之外,還要透過個人興趣,以自己的方式消除壓力。

 

6~10個

 

自律神經有些紊亂。只要正常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就能獲得改善。因此,請找出造成壓力的原因。

 

11~20個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若持續發生,請勿置之不理,應儘早就醫。

 

21個以上

 

出現嚴重的壓力症狀。除了自律神經失調之外,也可能罹患疾病,請儘早就醫治療。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請就醫釐清正確病因。

 

延伸閱讀:自律神經失調、胸悶心悸還失眠!白雁簡單教「慢呼吸」,放鬆紓解症狀還能延緩衰老

 

作者簡介_小林弘幸

現任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教授。自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1992年修畢該大學研究所的醫學研究課程。之後於倫敦大學附設英國皇家小兒醫院外科、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附設小兒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小兒醫院外科服務。

小林弘幸同時也是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曾多次協助指導藝術家、專業運動選手、文化人士進行體能訓練或提升表現。此外,其同時也是著名的「腸道專家」,更在順天堂醫院成立日本首個便祕門診,提出多種打造健康身心的方案,包括介紹調整腸道環境的食材、設計調整自律神經及腸道的伸展運動等。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自律神經失調全圖解:壓力大才是主因!》

bookcover

所以微軟立刻大動作,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同樣的Google、Amazon、IBM也都來台灣成立AI中心,所有的科技大廠嗅覺是一樣的。最近UW(美國華盛頓大學)有個研究,台灣的人才能力,在亞洲是第一名,勞工水準在亞洲地區是最高的。這不只是工作態度,包含教育程度、素質養成,都是全球數一數二的。

 

科技大廠來台招募人才

▲點圖放大

 

全球二五○億個晶片 設計、生產都在台灣

 

台灣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估計到二○二○年,全世界會有超過二五○億個裝置,這些晶片不管是設計還是生產都在台灣,做裝置最好的地方就是台灣。你要做這些人工智慧的革命,想要資料的蒐集,台灣會是一個最好的起始點。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找了台灣的三個機會,也就是三枝箭,是台灣發展人工智慧可以加強火力去做的。第一個就是醫療領域,台灣的醫療水準是世界領先的,台灣很早就把醫療資料數位化,這中間涉及隱私、資料處理的問題,肯定需要一些政府法規的配合,需要科技部門一些相關的預算,把這些資料標注好,變成有條有理,可以做到世界頂尖的結果。

 

第二是智慧城市,台灣政府數位化已有多年,過去我在台大時,就在做數位博物館數位圖書館,現在所有的街道,都有路口攝影機,只是大家不知道怎麼運用這些數據,其實這後面有很大的機會。

 

第三個部分,我覺得台灣很有機會的就是在人機介面的部分。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就是AIOT時代,這個時代的人機介面,一定會往人機自然交互去走,全世界主要科技公司,微軟做Cortana、蘋果做Siri、亞馬遜做Alexa,都是朝這個方向。

 

未來每一輛車上面都會有一個對話的機器,每個家庭都要有可以對話的裝置,人機介面應該要怎麼樣,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我們剛回到台灣時,想做醫療資訊研究,我們就先從疾病管制局開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是法定傳染病,裡面有一個瘧疾專家叫做明珠,她想要退休,我們就建立一個AI模型學習醫生怎麼去看瘧疾影像,做AI瘧疾影像自動分析,今年已做到人的能力,讓明珠可以退休。這個訓練模型,我們就命名為明珠。

 

以後,如果誰要退休了,我們就把這個人的決策能力,用AI來取代,讓大家記得。如果來一個很厲害的人,做什麼事情都一流的,看能不能用人工智慧把他的精神留下來。

 

台灣AI發展機會

▲點圖放大

 

台灣醫材或藥品研發 要跟著FDA的法規腳步

 

美國一六年就訂定了二十一世紀醫療法規,FDA(食品藥物管理局)不管是對製藥或是醫材的部分,有非常多修改。一六年法規通過到今年,已經有醫療設備可以不需要醫師就可以確認視網膜病變。

 

我今年在台灣參加BTC(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大會時,就提到台灣未來不管在法規還是政策,一定要大力擁抱人工智慧。資料的蒐集一定要幫助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且不管是醫材的研發或是藥品的研發,一定要跟FDA的法規與時共進。

 

這幾年,基因研究又火熱起來,因為基因定序的技術,過去花好幾年、五十億元才做得到的事,現在一千美元一個人就可辦到,未來成本宣稱還會降到一百美元,可能跟抽血驗血的成本差不多。這也代表未來有很多基因,可以從基因大數據裡看到相關的資訊。

 

但基因這種東西,完全靠人去找出它的關聯性,是非常困難的。光是基因相關的論文,成長速度很快。這個問題我們就用AI解決,跟台大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合作,請他們的醫師們教AI讀論文,用AI去建立基因變因跟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我們有很多金山銀山,但是需要有人去挖礦,還要先把這些路開通。台灣現在有好幾個Bio Bank,我們要把它們整合起來,跟著醫院、全民健保的資料整合起來,就可以有很多好的研究。

 

在智慧城市部分,當初賴院長在當台南市長時,我們在台南市啟動無人機的空拍活動,過去一年已經把台南市的安平區空中影像全部都拍完。我們建立了一個空拍標準系統,對空拍影片做標注,當我們完成這個空拍區域,警政系統、交通系統需要辨識什麼,都可以透過這個自動巡檢、自動運鏡、自動標注去把它做完。今年年底十二月,這個交通AI系統就會有一個簡單的展示。

 

最後講到人機介面。人機介面有很多是你我生活中會用到的,像我們跟PTT合作,做了第一個用AI寫新聞的記者快抄網站,網站一天可產生五百個新聞,但沒有一個記者,只有一個AI記者。

 

台灣AI發展不足之處

▲點圖放大

 

有國網大聯盟 台灣可領頭解決問題

 

台灣有一個國網的大聯盟,不管是醫療影像、智慧城市、人機介面,我們從它的資料訓練,到它的服務,都在我們自己的雲上面做實驗。

 

台灣現在有了第一個世界級的AI大聯盟,我希望全世界遇到最難的問題,台灣可以找到解法。而且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地方。

 

我自己是一個做軟體的人,台灣絕對是一個全世界,可以做人工智慧實驗的地方,甚至不僅可以,而且是一個最好的地方。

 

很多人說網路時代我們錯過了,其實在網路時代我們很早就做出很好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把它當作一個產業在做。為什麼台灣沒有軟體產業、沒有人工智慧產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好好把這些人留下來,我們沒有找到好的題目。

 

AI產業才剛萌芽 抓準機會 創造新的價值鏈

 

台灣的人工智慧時代現在才剛開始,還沒有所謂的錯過。現在人工智慧時代,就像一九九八年的網路時代一樣,才剛開始可以到應用面,才剛開始可以到市場,各行各業都有應用的可能。我們一定要掌握這個時間、掌握這個利基去做創造,你才能創造新的價值鏈。而創造新的價值鏈,這才是台灣轉機的機會。

 

杜奕瑾

出生:1976年

現職: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

經歷:PTT(批踢踢實業坊)開發者與首任站長,美國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所研究員,微軟亞太區研發總監

學歷:台灣大學資工系、台灣大學資工研究所碩士

知名事蹟:被鄉民譽為PTT創世神、PTT之父,以及在微軟中文市場被譽為Cortana之父 

延伸閱讀
花21元買飲料中千萬!全家2張千萬發票「消費都不超過40元」 5~6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門市一次看
花21元買飲料中千萬!全家2張千萬發票「消費都不超過40元」 5~6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門市一次看

2024-07-27

50嵐「熱門2飲料」下架!北區賣完不再補貨 客人悲傷、員工歡呼....台南、高雄、屏東早就不賣
50嵐「熱門2飲料」下架!北區賣完不再補貨 客人悲傷、員工歡呼....台南、高雄、屏東早就不賣

2024-07-19

當年與蘋果並肩「世界最大手機品牌」 小勞勃道尼曾代言!hTC全台最後一間專賣店關了?業者澄清
當年與蘋果並肩「世界最大手機品牌」 小勞勃道尼曾代言!hTC全台最後一間專賣店關了?業者澄清

2024-07-20

巴黎奧運/中華隊開幕掌旗官出爐!奧運「四朝元老」戴資穎、霹靂舞孫振共扛大旗 小戴驚訝:沒想到是我
巴黎奧運/中華隊開幕掌旗官出爐!奧運「四朝元老」戴資穎、霹靂舞孫振共扛大旗 小戴驚訝:沒想到是我

2024-07-20

「被披薩耽誤的炸雞店」拿坡里炸雞竟要改名「三商炸雞」:高層竟沒人阻止,三商餐飲親曝為何要改
「被披薩耽誤的炸雞店」拿坡里炸雞竟要改名「三商炸雞」:高層竟沒人阻止,三商餐飲親曝為何要改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