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新冠疫情後激增,超級細菌已成全人類健康最大隱憂。被美國感染症醫學學會列入超級細菌黑名單的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的個案中,具有CRAB比率竟超過七成,即每十人感染CRAB其中七人在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就面臨很大的困難。
事實上,抗藥性細菌感染不是只出現在加護病房,只要進入醫療院所場域接受治療,舉凡人工關節置換、白內障手術、植牙⋯⋯都有可能發生。也因此,抗藥性細菌感染又被稱為「沉默的疫情」(silent pandemic),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全球2019年有一二七萬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造成直接死亡。
國際藥廠又因無利可圖,使得新型抗生素研發挑戰日益加劇,縱使研發成功,由於台灣對於抗生素的給付機制,使得廠商願意進入台灣市場的意願更低。
抗藥性細菌感染根本是國安級的問題,今天不積極處理,明天將更無藥可用。
為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在2024年10月12日主辦、社團法人感染管制學會、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協辦「2024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一起針對細菌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以下簡稱AMR)議題進行討論並找出解方,希望促使政府、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重視並採取行動。
在高峰會的一開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在致詞時表示,AMR是國際危機也是沈默的疫情,全球每年約有五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而死亡,或因感染而讓病情更複雜,新型抗生素開發也因為高成本、低獲利,使得國際大藥廠卻步,各國是用什麼方法搶救萎縮中的抗生素供應鏈,台灣又該如何對現有的抗生素做有效的管理,以及抗藥性檢測給付制度等,都需要跨學會的努力、政府長官的協助。
立法委員王正旭在致詞提到,癌症病人每年有五萬多人死亡,其中六、七成的死亡和感染相關,若感染能得到更好的控制,降低癌症病人的死亡率是有幫助的。今天的討論則是針對台灣未來面對抗藥性的問題如何做有效管控,對此,行政院核定之「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將於2025年正式啟動,五年內編列十八億費用,希望透過五大策略管制人、動物抗生素的使用,盼達成人用抗生素用量減5%等目標。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致詞則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聯合國大會於今年(2024年)9月召開全球抗生素抗藥性高峰會議,世界各國領袖也針對此發表了他們的使命與決心。台灣則以防疫一體(One Health)為架構,以五大策略強化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及提升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效能。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致詞則提到多重抗藥性微生物造成的感染,是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今年(2024年)六月一日健保編列2.2億預算投入「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對於重視抗藥性問題且積極介入處理的醫師、相關感染管制人員提供獎勵並逐步檢視抗生素的使用情形及抗藥性菌株的發展。此外,健保署也肩負穩定供應鏈的問題,如何讓抗生素穩定供應是重要的事情,抗生素藥價是被保護的。健保署也會加快審藥的速度,甚至與食藥署合作專案進口等,都會做逐步調整以確保抗生素供應不中斷。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在致詞提到,2025年是重要的抗生素抗藥性計畫之元年,未來還會面臨許多挑戰,不論是經費、執行、宣導,希望今天透過高峰會的交流帶給我們更多啟發。
世界各國如何面對抗藥性的問題及台灣的策略
抗生素的發明讓人類壽命得以延長,然而當人們接受尖端的醫療如器官移植、化學治療、關節置換術⋯⋯延長了壽命卻也可能同時受到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威脅,更需要抗生素的幫忙。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林邑璁提到,聯合國抗生素高階會議就強調,世界各國應加快行動解決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由於抗藥性細菌的傳播,可能涉及影響人類與動物健康、食品安全及環境等多層面,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提出抗生素抗藥性的全球行動方案,呼籲各國須採取「防疫一體(One Health)」跨部門合作方式,以減緩抗生素抗藥菌發生及其傳播,透過「2030年10-20-30」目標(即將AMR相關死亡率降低10%,將人類抗生素的不當使用降低20%,將動物抗生素的不當使用減少30%)。此外,應持續挹注財政支援並採取跨部門合作方式,來達成目標。
面對全球抗生素抗藥菌的問題,台灣其實各醫院很早就有建置各自的感染管制策略,國家十年前也已經開始推動抗生素管理計畫,到最近的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中心認證。台灣其實一直都和世界的趨勢接軌著。行政院日前核定114年至118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更彰顯政府對抗抗生素抗藥性的決心。
最後,林邑璁表示,抗藥性細菌的問題正在侵蝕醫學的進步,面對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感染症未來將無藥可醫,臨床上處理和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可說是人類面對超級細菌最成功的模式。面對此疾病最重要是需有好的抗生素管理、停止不需要的抗生素才能避免它繼續在腸道中增生,由於它會汙染環境所以要有很好的感染管制措施,在治療上更是有最新的抗生素及單株抗體開發,以及新的調節腸道微菌叢的治療。
面對抗生素抗藥性,唯有從抗生素管理及做好感控,再加上不斷新開發的藥物治療策略,醫師才能將困難的疾病處理好,病人的壽命也得以延長。
全球抗生素投資不足,急需政府重視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感管中心主任王振泰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一定會產生抗藥性,但能不能不用抗生素?答案是否定,尤其是面臨人口老化、醫療進步的環境下,使用抗生素的量只會更多,AMR的問題也將日益嚴重。
根據全球微生物抗藥性研究計畫(The Global Research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roject)於2019年的研究指出,全球204國家之AMR的影響分析,若以年齡標準化的AMR相關死亡率,台灣在204個國家,排行第73名。國際抗癌聯盟(UICC)研究調查則顯示,每五位癌症病人就有一位因為感染而住院,需要使用到後線抗生素治療。
現在抗生素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藥廠對於抗生素的研發投資意願薄弱,但也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各國政府的重視,紛紛推出有利方案,如很多國家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快速審核機制,專利權延伸、提高藥價等等,讓抗生素研發有稍微回溫趨勢,然而抗生素研發不易,真正能上市不到百分之十!政府應鼓勵國際新藥進入台灣,讓台灣廠商願意引進新藥。
除了新藥還有老藥退出的問題,抗生素和其他類別藥物的最重要差別,當有新的、更有效的、更廣效的抗生素出現時,老的、較窄效的抗生素並不能捨棄,更何況老藥也最不容易影響生態環境。醫療院所及藥局對於抗生素的管理不能採「進一踢一」的方案!
最後要呼籲國人應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此才能減少到醫院接受醫療處置,也才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了解其他國家政策針對抗生素之保護或獎勵措施
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暨病理檢驗部微生物科主任李欣蓉指出,世界衛生大會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決議「抗生素抗藥性的全球行動方案(Global action plan fo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並呼籲聯合國成員國應制定屬於國家型的管理行動計畫政策,到2020年的統計有64%的國家執行了此計畫,其中又以高收入國家比例最高約84%。然而此計畫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政府的政治決心及是否有健全的治理架構,包括政策策略的制訂、藥物管理、精確診斷、病人與公眾參與的部分,才能將政策轉換成實際作為。
各國對於抗生素給付、供應政策,又以英國最為完善,英國於2019年制訂抗生素訂閱制(Antimicrobial Products Subscription Model)主要是針對新藥(如ceftazidime-avibactam、cefiderocol),政府每年給藥廠固定購藥經費,將藥品獲利與銷售量脫鉤,讓臨床上抗生素得以適當的使用並有穩定經費可以繼續進行研發。此方案經由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機構(NICE)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認為是可行的,在今年第三季提出修訂方案制訂更明確的機制(納入條件、審核、評分、合約)。
英國的抗生素訂閱制度其藥品必須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優先研發新抗生素之重點病原體名單,並將藥品分成四個等級,給付不同的費用(500~2000萬英鎊),合約最短為三年,最長則可達到十五年。
鄰近國家日本則是「抗生素收入保證制度」且藥廠必須配合政府有關抗生素正確使用的研究計畫。為了確保抗生素供應鏈不中斷,厚生勞動省投入550億日圓,讓本土藥廠研發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其他重要措施包含抗生素藥價調升或維持,避免抗生素退出市場造成短缺而影響常規醫療如手術的進行。
除了日本採取預防措施,美國2023年宣布「國防生產法」,擴大對國內生產關鍵藥品的投資,另外「巴斯德法案」將實施類似英國的訂閱制,目前在國會審議中。在台灣如果可以參考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借鏡他們的優勢,跳脫一般藥品價量關係,以確保台灣各種必須且為救命的抗微生物製劑供應穩定,而非因藥價跌落而退出市場,造成新藥也怯入台灣,才能確保國人得到危及生命的感染有藥物可以治療,確保人民健康安全。
抗生素相關政策及未來展望
感染症的治療其實有很多是針對重難症疾病,攸關每個人的生命,假使沒有抗生素絕對會影響病人的醫療品質。
新光醫院醫務秘書暨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建賢直接點出,目前抗生素三大問題——
1.藥物品質:抗生素是救命的藥,品質不能太差,藥物品質需要成本,抗生素的研發面臨困境部分因素來自抗藥性產生及低藥價。
2.抗藥性全球危機:抗生素研發需要國家介入,給予抗生素合理的價格。必須跨領域合作包含醫師、藥師、醫檢師、護理師,提供正確的臨床資訊包含精確的診斷,方能達到抗生素正確的使用與管制。
3.則是感染症困難治療之實證依據缺乏,部分因素是重難症的臨床試驗困難執行。
黃建賢最後提出,台灣可以從六大面向進行整合:1.個人方面:通過定期洗手、衛生處理食物、避免與病人接觸、進行安全性行為及保持疫苗接種來預防感染。只使用合格專科醫師處方的抗生素,並按照醫囑完成療程。不要使用儲存或使用剩餘的抗生素。2.醫療機構與專業人員:只有在需要時開立處方抗生素。不必要的時候要提早把抗生素停掉,跟病人說明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並如何預防感染。3.藥廠與醫療產業:持續投資於新抗生素、疫苗、診斷工具等的研發。4..政策制定者:確保強有力的國家行動計劃與資源挹注,提供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專業人員的誘因以育才、攬才及留才。制定合理的抗生素藥價政策以吸引新抗生素的引進並加速健保核價,並確保必需抗生素的存續強化對抗藥性病原感染的監控,並定期提供有關抗藥性的資訊。政府規範和推廣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剩藥處理原則。5.農業畜牧部門:只有在獸醫監督下才給動物使用抗生素。不要將抗生素用於促進生長或預防健康動物的疾病。為動物接種疫苗以減少抗生素需求。6.環境:工廠、醫院、製藥業相關產業廢水排放監控。減少抗生素殘留循環至人體累積。
如何解套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監事、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特聘專家劉清泉醫師總結表示,日本面對抗藥性供應鏈出現問題,願意投入經費支持本土藥廠進行抗生素的原物料開發。台灣呢?本人非常認同衛福部對於「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願意持續支持且讓整個抗藥性問題被醫療院所重視,如此才能降低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問題。
事實上,抗生素抗藥性與抗生素缺藥,確實是國安問題,期待政府相關單位食藥署、健保署、國家衛生研究院、立法者等能持續做好抗生素的藥物把關。
現場與會貴賓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