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已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發生率首位,且無單一致病關鍵因子,停經前後女性必須隨時關注身體是否釋放警訊,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子宮內膜癌近年發生率快速上升,目前已超越子宮頸癌與卵巢癌。
其發生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的子宮頸癌不同,子宮內膜癌與眾多危險因子相關,如過量的雌激素刺激、初經在十二歲以前到來、五十五歲以後停經、 糖尿病、高血壓、未曾懷孕、不孕,都可能增加罹患機率。
醫揭八類高風險族群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主任陳怡仁補充,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改變,攝取過多精緻、營養價值不高的「空熱量食物」導致肥胖,也增加了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此外,部分子宮內膜癌與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綜合症有關,但此遺傳基因在台灣並不常見。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雖高,但所幸這項疾病有九成比率具「不正常陰道出血」的早期症狀,若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屬於預後相對良好的癌症,「醫師最擔心的是病人有症狀,卻拖了半年、一年才就醫,如此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陳怡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