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末期腎臟病而需要洗腎的患者中,有47%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糖尿病與洗腎息息相關,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功能受損,若忽略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可能讓糖尿病腎病變、洗腎提前找上門。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包含血糖升高,尿中出現葡萄糖等等。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友蓮表示,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的小血管和腎絲球受損,損壞腎功能,稱為糖尿病腎病變,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疾病進展,腎臟受損越來越嚴重,可能會出現水腫、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功能受損等症狀。當疾病進展到晚期,腎臟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時,可能需要進行透析,也就是俗稱的洗腎,需要透過機器協助清除體內堆積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水分,以維持體內的恆定。
蔡友蓮指出,糖尿病與腎臟有著密切的關聯,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會有更高機會產生腎病變,她分享5項病患在生活中會使血糖升高但容易忽略的事情:
1、不規律的進食時間
不按時進食或不規則進食可能會導致血糖起伏變大,造成血糖控制困難。特別是當服用糖尿病藥物時,若長時間不進食容易低血糖,而過度進食則會高血糖。
過去也有一說,是糖尿病患者可採取「少量多餐」來控制血糖,但其實是種迷思。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師吳珮如說, 不管今天規劃幾餐,一天的總量都一樣,少量多餐有時反而不容易控制總量。她建議,規律進食可防止血糖起伏,特別是「定時定量攝取含醣食物」。
吳珮如指出,醣類來源主要是全榖雜糧類、乳品類、水果類和蔬菜類,但蔬菜類的含醣量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每天可攝取的醣類總量不一,可詢問營養師作個別的飲食規劃。
2、藥物交互作用
當病人合併使用其他藥物的時候,可能會影響血糖,例如使用類固醇時血糖會增加。因此使用相關藥品前要與醫師討論,謹慎使用並遵循醫生的建議。
3、缺乏運動
由於運動會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若缺乏運動,會使血糖難以有效控制,因此建議進行適量的運動。
而運動形式也不必非得重訓或花太長時間鍛鍊,初日診所肥胖專科醫師宋晏仁就建議,吃完食物後,立刻起身去散步15分鐘,或15分鐘稍微快一點的走路,這樣的運動效果反而對血糖的控制最好。宋晏仁說,如果一天吃三餐、運動三次,不但血糖控制得好,體重也會降的比較快。
4、飲食中的隱藏糖分
飲食中常見的加工食品、罐裝飲料、果汁、糖果等含有高糖分的食品,我們常忽略這些食品的含糖量,當過度攝入這些食品可能造成血糖升高。
5、生活作息不規律
由於睡眠時鐘被打亂,會導致賀爾蒙分泌異常,造成血糖升高。
宋晏仁指出,不睡覺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而胰島素阻抗嚴重,胰島素作用就不會好,血糖就會升高。因此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是控制血糖重要的一步。
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檢查腎功能,控制血壓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煙等都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方法。
蔡友蓮說,長期患有糖尿病、伴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患者、有家族史的人、吸煙者以及年齡較大的男性,都是高風險族群。對於已經出現腎功能損害的患者,需及早進行治療並定期追蹤,調整飲食,以維護腎臟的健康,有助於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和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