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日前(3/21)舉辦了「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包括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北醫大衛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等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分享見解,凝聚共識應對日益嚴峻的失智症挑戰。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失智症已成為當前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李伯璋分享了親身經歷失智症家人的困境,醫療資源匱乏、照護之路艱辛曲折,敦請政府加大力度,提供更多醫療資源和照護支援,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失智症患者需求。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周桂如則指出,著重強調完善失智照護相關法規政策的重要性。她表示,目前台灣在這一領域仍存在不少缺失,亟需政府積極修訂現有法規,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措施,以有效因應人口老齡化和失智症患者人數激增的嚴峻形勢。
周桂如也提及長期照護人力短缺問題,呼籲政府加強人才培訓和支持政策。此外,她高度關注照護者家屬的處境,促請政府多考慮其需求,給予更多照應。
全台逾500個據點,助建設失智友善社會
近年政府致力於失智照護,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也以「我國失智照護政策及展望」為主題的演講中,闡述了台灣在失智照護領域的相關政策和規劃。
祝健芳指出,目前全台已建立了超過500個失智症施治據點,服務4000多名患者及家屬,為他們提供專業支援。同時,政府還推出共榮政策,鼓勵社區共融包容失智症患者,培訓服務人員提高專業水平。
此外,健康政策2.0的目標是延長健康壽命、減少不健康存活時間,祝健芳呼籲民眾重視生活方式的調整。2018~2025年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和行動計劃也正在有條不紊地執行。
她還提及,政府銳意建設失智友善社會,提高公眾意識,消除對失智症的汙名化,為患者提供更多照護和支持。整合照護網絡的建立、強調及早干預等,都是重要舉措,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共同實現理想境況。
▲左起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陳泓儒醫師、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 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北醫護理學院教授周桂如、北醫衛福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崇僖、臺北醫傳統醫學科針灸科主任吳善弘醫師。(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失智長照面臨多重困難,盼社會支持理解
在失智症家庭的處境與需求方面,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說,這些家庭在照護和就診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家庭成員需具備處理多重疾病的專業知識。她呼籲社會給予支持和理解,幫助渡過難關。
陳陳筠靜指出,失智症的到來可能導致家庭結構和分工的轉變,給家人帶來沈重壓力。她呼籲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扶持、溝通理解。她表示,協會將一如既往為失智症家庭提供支援和資訊,並希望政府、機構和社會大眾共同努力,為這些家庭創造更友善、更支持性的環境。
中西醫合作,實現全方位照護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陳泓儒醫師則從都會型醫院的角度剖析了面臨的挑戰。他認為跨部門溝通協調是一大難題,專業人員的工作負荷也日益加重,特別是在疾病認證方面。
陳泓儒指出,教育培訓的落實情況還有待加強,需要教會人們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實踐能力。此外,失智症病人的躁動等問題也給安全防護帶來挑戰。他倡導為患者提供專屬就診空間和友善環境,以提升照護品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學科針灸科主任吳善弘醫師則闡釋了中醫在失智症照護中的應用和作用。他介紹了中藥、針灸等多種治療手段,能有效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情緒、幻覺等症狀,延緩病情惡化,提升生活品質。
吳醫師強調,中醫治療需按個體情況專門設計方案,發揮其個性化優勢。除了醫院治療外,他還呼籲在社區內建立中醫照護站點,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就近便利性服務,並加強醫患家屬溝通合作,實現全方位照護。
專家5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本次研討會匯集了政府官員、醫療專家和公益組織等各界代表,圍繞失智症照護服務提出了寶貴建議:
1、政府要加強部門協同合作,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強化失智症早期篩查機制,加大醫療資源投入。
2、要大力發展社區照護網絡,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務;並加強醫患家屬溝通合作,實現全方位照護。
3、支持和推廣中醫藥在失智症照護領域的應用,發揮其獨特作用。
4、持續完善居家照護支援措施,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
5、高度重視科技應用,通過智慧化手段提升照護水平。
各方共識是要上下聯動、多方協作,凝聚社會力量應對失智症照護的巨大挑戰,為患者及家庭創造良好的醫療衛生和生活環境。
人口老齡化已成一大社會難題,失智症患者人數激增帶來的挑戰也日益嚴峻。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通過政策支持、資源投入、服務保障等多管齊下,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生活支援和人文關懷。讓失智症患者擁有尊嚴友善的生活環境,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議題和施政重點。期待政府、醫療機構、公益團體等各方努力通力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共同築起守護失智症患者的堅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