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更嚴重!疾病管制署(疾管署)公布,自2月18日至2月24日,因腹瀉就診人數高達14.3萬人次,比起春節前還要增加2成、與近5年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萬1114人次。發生腹瀉群聚場所多為餐飲旅宿業,檢出結果則以諾羅病毒為主,佔了94%。
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應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說明,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
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如何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應用漂白水擦拭家具。
如何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像是病患穿過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疾管署呼籲,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並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
此外,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得了諾羅病毒嗎?會有哪些症狀
諾羅病毒主要常見症狀: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腹痛
此外,少數患者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腹部痙攣、胃痛、倦怠感、頸部僵硬等表現,感染後 1-3 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症狀大概 3-7 天康復,但是在嬰幼兒、老人、免疫低下等族群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且更久,甚至超過 1 個禮拜。
諾羅病毒怎麼傳染?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接觸」,且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加上諾羅病毒又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中,很容易因為接觸到飲食或手摸到病毒造成感染,所以常常會「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常見的諾羅病毒傳染途徑:
- 吃到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 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
- 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
少量諾羅病毒就會上吐下瀉
過去今周刊曾報導,有專家研究傳播能力同樣驚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與「諾羅病毒」,到底要感染多少量才會發病?
研究顯示,要使一個人罹患流行性感冒,病毒量大約需要一千隻才會發病;但諾羅病毒卻只要不到二十隻,就會讓人下吐下瀉。
與吃壞肚子的腸胃炎比較,病毒性腸胃炎較常出現在冬天,主要是因為溫度較低,病毒較易存活,常見的就是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症狀都是以吐與拉為主。
兩者的病情,可能以輪狀病毒引起的症狀較為嚴重,不僅會發燒,病人四肢也會比較無力;而諾羅病毒症狀則是以吐為主,病情可能比較短,不過傳染能力十分快速。
一般的乾洗手或酒精消毒液對於病毒腸胃炎的消除效果,絕對比不上用肥皂,因為病毒細胞有一層外膜,必須使用肥皂才能有效破壞。
▲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民眾多用肥皂洗手才能預防。
對付諾羅病毒,應該這樣做
1.用肥皂搓手: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一定要使用肥皂且搓揉15秒鐘以上。
2.食物要熟透: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貝類等海產),水果、蔬菜等也可能沾染病毒,同樣須洗乾淨。吃剩的食物應放溫度適中的冰箱中保存,不須烹煮的食物應盡快吃完。
3.漂白水消毒: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清理者一定要戴上口罩與手套;家中環境(如馬桶、門把)和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漂白水擦拭(濃度1000ppm)。
4.徹底清穢物: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濃度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完成後也要徹底洗手。
5.黃金48小時:有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盡速就醫後在家休息,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感染力仍強)才可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