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想要生小孩,真的很難嗎?
這個問題最近一直縈繞在心頭。說真的,剛結婚那幾年我和老公都在拚事業,沒有小孩倒也樂得自在,月經遲到個幾天就嚇得半死,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們現在工作穩定,也有一番小成就。朋友間的聊天話題從要去哪吃喝玩樂,變成誰家小孩會走路、誰準備生第二個,不免讓結婚已經 5 年的我們,開始想像有孩子的生活。
討論後,我和老公決定先順其自然試個一年看看。不料好姐妹知道後提醒說:「妳這個年紀要生,說實在有點晚了,我有個同事和妳差不多年紀開始認真想要小孩,試了兩年左右都沒消息,去看醫生後才發現問題嚴重,多花了許多錢,吃了不少苦,悔不當初。妳要不要先去檢查一下生育能力是否一切正常?如果沒問題,看個心安也好?」
聽了她的話,當下心裡有點遲疑。一來,我的月經一向規律,所以先前幾年都能成功地用計算安全期的方式避孕。之後只要算排卵週期同房應該就好了;再來,我和老公都不菸不酒、有運動習慣、身體強壯,絕對稱得上比大部分人健康。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去看醫生嗎?試一、兩年真的沒消息,再去看診吧,不想小題大作!
一、沒懷孕,真的只是剛好嗎?
「醫師,之前這麼多年,我以為沒有懷孕只是剛好沒中而已。想不到竟然是不孕症!」
身為生殖中心的醫師,我遇過許多夫妻,拖到太晚才來就診,讓自己生育能力衰退到很嚴重的時候,才開始進行人工生殖療程,以致於經歷了許多額外的辛苦。我沒和他們說,但我心裡知道:「若是早幾年就正視問題,其實情況會好很多。」
我也知道他們會怎麼回答我:「我之前以為懷孕很簡單,不會有問題啊!」
錯誤避孕=沒有避孕
其中,最多求子夫妻沒有及早警覺發現的癥結點是:「因為一直有在(某程度的)避孕,所以一直以來沒懷孕,也是很正常吧?」也許還常常覺得:真是運氣好。
好遺憾,這些夫妻都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知道這個原則: 除非有嚴格避孕,否則有性生活一年以上卻沒有懷孕,就屬於不孕症高風險群!
當然,如果有嚴格避孕,一年的性生活沒有導致懷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實是,在我深入問診後會發現,許多夫妻口中的避孕,幾乎全部都是不夠嚴格的。而醫學上,我們可以確定:採用不夠嚴格的避孕措施其實等同於「沒避孕」。
在長期不夠嚴格避孕,也就是沒有避孕情況下,一年的性生活沒有造成懷孕,請想想:是否意味著生育能力很可能出現問題了呢?
當你們正處於生育年齡、有性生活,請一定要檢視看看自己的避孕方式是否正確、嚴格,若你發現原本你以為可以成功避孕的方法,都只是「作心安」的,其實沒有真正避孕效果,而你們很久以來也確實沒懷孕,請一定要提高警覺:我(們)的生育能力,可能出問題了。
▲無效避孕方式整理與說明(圖片來源:《不孕症權威醫師的好孕全攻略》)
若生育能力良好,一年內懷孕很普遍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一對生育能力和生殖功 能都正常的男女,每 1 ∼ 3 天發生一次性行為,只要沒有正確、嚴格 的避孕,理論上有 85 ∼ 90%的人會在一年內懷孕。
從臨床的經驗來看,一些 30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就算久久才從 事性行為一次,懷孕機率也很高。因為精子進入女性的體內後,最多 可以存活長達 7 天,如果女性在行房的好幾天後才排卵,仍然有機會 受孕,這也是我們常看到青少女或年輕人不小心懷孕的原因。
誰需要擔心生育能力有問題?
事實上,男女雙方生育能力皆正常的情況下,其實相當容易受孕。(也幸好如此,不然人類這種生物早就滅絕了,不是嗎?)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一對男女在沒有採取嚴格、有效的避孕措施下,經過一年規律的性生活後,卻沒有懷孕,就可以確定生育能力處於低下的狀態。
換句話說,並非只有正在備孕的夫妻、嘗試生小孩好一段時間的人需要留意,假如你符合上述的情境,就算不屬於「正在努力做人」的族群,也很有可能已處在生育能力相對低下的狀態,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做好未來的生育規劃。
二、破解常見的生育迷思,跟「我以為」說掰掰
許多人之所以拖延就醫,常是因為抱持錯誤的認知,導致警覺性太低,高估了自己的生育能力,直到面臨想生卻生不出來的窘境。所以本節中.我將帶領大家一一破除生育迷思,掌握正確觀念:
迷思:我還年輕,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其實,環境荷爾蒙傷很大!
許多人以為:「我們還年輕,我以為隨時想生都沒有問題!」
生育能力低下的問題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臨床上看到,20 幾歲、30 出頭的夫妻也都有。為何如此?難以躲掉的環境荷爾蒙,是造成近年來生育能力提早弱化的元凶。
在自然的狀態下,人體內的荷爾蒙控制著生殖功能的正常運作。女性排卵和男性製造精蟲的機制,都是由下視丘指揮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刺激卵巢和睪丸,分別促使卵子成熟和排卵,以及後者則開始製造精蟲。
然而,在工業時代,人類製造出大量人造化學物質,某些化學物質因結構類似人體荷爾蒙,進入人體後,會發生類似人體荷爾蒙的作用,與性荷爾蒙的受體結合,直接干擾體內訊息傳達的路徑,引起負 責生育功能的器官作用紊亂。
這些化學物質又叫做環境荷爾蒙,也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諸如塑 化劑、雙酚、戴奧辛、防腐劑,以及重金屬鉛、汞、鎘、砷、鎳、等,每人每天都會接觸到數十種,只要極少量就能對生物體產生危害。
它們幾乎無所不在,隱藏在空氣、飲食中,會從塑膠製品、(老舊社區的)水管管線,以及工業廢棄物中釋出到環境中。想像一下這個情景:
卵巢原本是工廠裡安分守己的作業員,何時要動用哪一批卵子都有預先規劃好,井井有條。沒想到,有一群假冒總公司員工的人,進到工廠傳假命令,讓卵巢誤以為要加速工作,以致於提早把庫存的卵子都拿出來用掉了,最後造成卵巢衰竭。
長期接觸大量環境荷爾蒙,會導致卵巢功能紊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愈來愈多女性明明才 20 幾歲,卵巢功能卻很差的原因。
國內外許多研究已證實,長期接觸或攝入環境荷爾蒙,不但會導致女性卵巢早衰,甚至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症;而且對男性也會造成精液品質下降、精蟲數量減少。
迷思:生過小孩,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其實身體狀態是動態變化,今日並非往昔。
許多人以為:「我們曾經生過小孩,怎麼可能之後有困難!」
一般而言,順利自然懷孕並生產的夫妻,如果身體狀況沒出大問題,一、兩年內再次自然懷上第二胎,都會相對容易。
不過,人的身體狀態不會永遠不變,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有些夫妻隔好幾年之後才想要懷下一胎,事情可能就有變化。這幾年間,生殖系統機能可能已經下降,甚至發生影響生育的病症。即使先前生過小孩,也難保證幾年後不會出現問題。
還有人因為經歷剖腹產,或曾經動過流產手術,產生手術後的併發症,像是子宮腔沾黏、骨盆腔沾黏、子宮外部沾黏,或是自然產的婦女若受到感染,發生內膜發炎、產褥熱等⋯⋯,這些對子宮造成的傷害,都會讓下一胎自然懷孕變得更加艱難。
以上是有關生育能力的四個錯誤觀念,請趕緊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也落入這些常見的迷思陷阱,以免錯失了最佳的生育時間。
(圖片來源:《不孕症權威醫師的好孕全攻略》)
三,把握黃金生育期,因為你在和時間賽跑
考量到生理限制和個人發展歷程,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在 25 歲到 35 歲間完成生育;而在醫學上,年滿 34 歲以後懷孕的女性就會被稱為高齡孕婦,生產時超過 35 歲則是高齡產婦,顯示女性年齡大於 35 歲以後,生育能力開始下降,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
千萬別被電視上明星高齡產子的新聞給洗腦,奇蹟並不會天天發生,「年齡」就是天條,是影響懷孕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及早規劃、及早發現問題,才能及早做出相對應的準備。
至於為何 35 歲是分水嶺?35歲,卵子存量和品質急速下降
首先,讓我們從卵子的「數量」談起。
女性卵巢內的卵子數量其實早在胎兒時期,於媽媽體內時就已經確定,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再增加,只會減少。女嬰卵巢內平均有100 ∼ 200 萬顆卵子,成長到青春期大約剩下 25 ∼ 30 萬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 35 歲,卵巢內卵子的數量大約只剩下出生時的 5%,35歲之後,更是會呈現直線式地快速下滑。
於此同時,卵子的「品質」也會隨之下降。舉個簡單的例子,女性終其一生會排卵 400 ∼ 450 次,每次會有一批基始卵泡同時發育,但只有一顆品質最好的「天選之卵」能達到成熟階段,接著被排出,而其他沒有被選上的卵子通通會被淘汰掉。
隨著年齡不同,每次生理期同時發育的基始卵泡數量是不同的,也就意味著最後成熟、排出的卵,篩選的品質並不相同。年輕時的卵泡是從數十、數百個基始卵泡中千挑萬選;年紀漸長後,排出的卵子只能從寥寥可數的基始卵泡中挑出。兩者品質,怎可能相同?
以學校中排名打個比方:A 班級有 100 個學生,從中挑出最優秀的第一名,跟只有 10 名學生的 B 班級挑出第一名,兩者相比,結果會如何?常理判斷,擊敗更多競爭者的 A 班第一名,實力會更強,對嗎?
同理,年齡對於生育能力的影響,真的不容忽視。
▲年齡對女性懷孕率的影響。(圖片來源:《不孕症權威醫師的好孕全攻略》)
作者簡介
何彦秉著
專長於不孕症,在試管嬰兒方面有二十多年成功的經驗,過去在改善試管嬰兒技術上的研究,如胚胎品質,改善排卵,卵巢功能低下方面均獲得國際重量級醫學期刊的肯定。經歷: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前臺中榮總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
真識團隊(謝宇程、陳怡樺) 撰文
謝宇程 ,高端商務撰述服務開拓者,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創立及經營【真識】團隊;專長針對客戶的需求期待規劃方案,精準高效地提供專業溝通服務。【真識】服務形態多樣,包括企業專書、競獎文件、商務報告、人物傳記、領袖講稿、知識行銷計畫等類別;深度服務企業界、NGO、公部門。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不孕症權威醫師的好孕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