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防疫成績了得!疫情期間醫療成本遠低預期...醫師點出感染管制仍有這三大隱憂

台灣防疫成績了得!疫情期間醫療成本遠低預期...醫師點出感染管制仍有這三大隱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27)日主辦,《今周刊》共同協辦「後疫情時代下半場─醫療隱憂與解方」閉門座談會,共同探討台灣在疫情之後,如何未雨綢繆。 陳睿緯攝影

鍾泓良

健康

陳睿緯攝影

2023-12-27 19:55

2020年至2022年,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據國外研究預估,台灣疫情期間應產生的直接醫療成本及間接成本,分別每年329億元及2320億元,總計經濟損失為每年2649億元,相當於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9%。

台灣防疫醫療成本表現佳 直接、間接成本低於國際預估

 

然而,台灣在疫情期間防疫成績了得,直接醫療成本壓至每年67億元,較預估相差近5倍;間接成本則為每年912億元,較預估少六成,相當於就回台灣GDP約0.5%,這都須要歸功於醫療、感染管制貢獻。

 

感染管制三大隱憂仍在 恐難守護下次大疫

 

然而,台灣醫界擔憂,國內面對感染管制面臨感染專科人才不足、抗生素抗藥性,以及缺乏新型抗生素等不利條件,難以守護下次疾病。

 

尤其,抗藥性被稱為「沉默流行」,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研究,全球2019年有127萬人因抗生素抗藥性直接死亡、495萬人間接死亡,相當於每10分鐘就有1人因抗生素抗藥性死亡。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藥性視為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危機之一。

 

缺兵、缺武器情況下,台灣能否抵禦下一波疫情,再度守護國內社會及經濟?

 

黴漿菌、流感等疫情來襲 台灣仍須有所準備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周三(12/27)主辦,《今周刊》共同協辦「後疫情時代下半場─醫療隱憂與解方」閉門座談會,共同探討台灣在疫情之後,如何在缺工、缺料,以及抗生素抗藥性情況下,未雨綢繆下次疾病。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開場致詞提到,台灣新冠肺炎防疫非常有成績,也為經濟帶來很好的成長,但今年面對一波波像是黴漿菌、流感不同疫情來襲,台灣還是要有所準備,尤其醫療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因此協辦座談會,讓官方及醫界可以交流,找出解方。

 

台灣疫情直、間接成本守下1670億元 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報告表示,據國外研究,因感染治療、復建等「直接成本」,以及染疫請假、隔離、照顧家人所造成公司損失的「間接成本」,台灣預估一年應損失2649億元,相當於GDP的0.9%;但實際上,台灣因為良好的防疫策略,合計損失僅有979億元,守下了1670億元。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分析,台灣在疫情期間發布很多的防疫措施,配合感染管制專建議跟規劃,以及全民配合下,將台灣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王復德分析,台灣在疫情期間發布很多的防疫措施,配合感染管制專建議跟規劃,以及全民配合下,將台灣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陳睿緯攝影

 

感染管制環境三大挑戰 醫師剖析醫療環境現況

 

然而,雖然台灣挺過新冠疫情,台灣感染管制環境仍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感染專科人力不足、抗藥性細菌,以及新型抗生素難進入台灣。

 

前疾管署長、三軍總醫院特聘醫師張峰義報告,台灣感染專科人力有嚴重缺口,若依照韓國每100床,要有1.2位感染管制人力來看,台灣至少需要1113位感染專科醫師,但台灣人力缺口高達342人;其中又以區域醫院缺口最大,逾半數區域醫院僅有1位感染科醫師。

 

他補充,國內感染專科面臨嚴重新舊更迭,2011年時,一年會有48位來報考感染科專科醫師,但2021年僅有22位,而過去五年,平均有7位感染症專科醫師退休,未來五年將成長至12人;隨著時間發展,缺口只會愈來愈大。

 

為什麼感染科人力不足?主因為感染管控專業無法兌換為相對應的健保點值,因此許多醫院並不重視感控專業,導致感染科醫師薪資較其他專業醫師落後一截,市場機制下許多感染科專業寧可到診所開業,讓感染專業難以在原本領域。

 

▲張峰義報告,依照韓國標準,台灣至少需要1113位感染專科醫師,但台灣人力缺口高達342人。陳睿緯攝影

 

抗生素「療效愈好,營收逾差」 藥品研發亟需鼓勵

 

當感染科人數不足,抗藥性更加嚴重。張峰義以克雷白氏肺炎菌的抗藥性來看,感染科人力較充足的醫學中心,2022年較2021年相比,抗藥性成長率下降11.5%;人數較缺乏的區域醫院,同期則是上升18.2%。

 

「抗生素是支持現代醫學最重要的一個武器」,張峰義表示,若抗生素沒有效,包括外科、慢性病等醫療行為通通都無法進行。

 

抗生素雖然在醫療方面相當重要,但本身具備有「療效愈好,營收逾差」的反市場效果,因為治療效果愈好,就愈不需要使用更多抗生素。

 

因此許多國際大藥廠都選擇放棄研發抗生素,但也存在既有抗生素出現抗藥性的危機,因此往往須政府鼓勵,才能營造藥廠願意研發抗生素的意願。

 

對此,各國政府都有提出相對應措施,如美國國會就提出《巴斯德法案》(Pasteur Act)也就是建立一個與讓價量脫歐的訂閱計畫,美國國會未來十年內編列110億美元 (約新台幣3392億元)預算,鼓勵藥廠投入抗生素研發。

 

回到國內,據WHO於2021年發布報告,2017年至2021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品局(EMA)核准上市的12種新型抗生素,迄今只有3種在台灣取得藥品許可證上市,其餘九種都尚未通過。

 

張峰義擔心,若台灣本身不具有研發抗生素能力,又在引進新抗生素時出現耽擱,或是藥廠根本不願意來台灣,等於失去面對新型疾病、抗藥性細菌的「戰備武器」。

 

面對缺人、抗藥性及缺新抗生素的難題,王復德說,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提出「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將評估專業依據嚴重感染症照護評估納入健保支付項目,期盼這項計畫可以成為健保永久的改善醫療方案,成為更多人願意投入感染專科的誘因。

 

台灣應提出長遠計畫 展現企圖心解決抗藥性問題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也回顧,台灣經歷過2003年SARS的慘痛經驗後,讓國內感染管制再度精進,否則當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失去健康的話,不僅僅無法照顧病人,更容易造成社會恐慌。

 

而雖然防疫、感控沒有健保給付,但經評估SARS時期,發現購買乾洗手與額外衍生的感染醫療成本,效益比是每花1元,就可回收23.7元,認為只要在感染感控有小小投資就能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王復德總結,日本面對抗藥性議題,願意提出長達五年的計畫,認為如果台灣真的有企圖心解決抗藥性問題,那麼也應該從長計畫,持續提出長遠計畫。

 

面對上述問題,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會中表示,健保每年在抗生素上花費約130億元,在總體健保預算的8000億元當中只占1.6%,比率不算高,因此只要醫界有需要新型抗生素,都願意付出更多價格。

 

而在人力方面,李丞華則說,因為這涉及到醫院內部分配,因此會想辦法介入,提升醫院聘請感染科醫師的意願;他也強調,對於醫界希望提升計畫能變成永久性計畫,他則正面看待,認為好的計畫就應該讓它延續。

 

衛福部:2025年爭取「國家型抗生素管理計畫」 目標五年內降低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率

 

針對國內抗藥性問題,衛福部疾管署感染管制及生物安全組長陳婉青則回應,疾管署在疫情之後重新盤點國內感控人力,將在2025年爭取「國家型抗生素管理計畫」的中長程計畫,希望有足夠預算,鼓勵醫院有誘因去設置足夠感控人力。

 

另外,衛福部也從醫院評鑑及感染管制查核作業著手。今年先針對500床以上的醫學中心醫院評鑑試辦,若要達到醫院評鑑優良,須每200床1位感染管制護理師;明年疾管署則希望可以把感控查核優良標準,下放到300床以上醫院,但目前仍在收集外界意見。

 

至於抗藥性,陳婉青說,「國家防疫級抗疫生素管理計畫」目前將食藥署、農業部也共同納入,目標要在五年內將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率下降,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降低15%、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下降一成,並將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

 

最後,針對核准新型抗生素上市,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回應,目前12種新型抗生素,台灣目前只有核准3款上市,經過盤點,有些公司已經破產,所以食藥署也在積極釐清代理權歸屬,也都密切聯繫藥廠可以代理申請。

 

她也提到,台灣針對歐美日等國已經上市的藥品,或是國內有醫療緊急需求的新藥都有精簡審查措施,縮短審查時間,加速上市程序。

 

除了走藥證程序,吳明美也說明,如果國內真的有緊急需求,疾管署及醫院也可以申請「專案輸入」,像是今年8月下旬就有醫院表示有病人出現再生不良性貧血,國內抗生素沒有效果,禮拜五專案申請,禮拜一就核准,不會有所拖延。

 

至於台灣能否推出「台版巴斯德法案」?吳明美則說,美國編列龐大預算支援美國藥廠研發抗生素,但食藥署預算有限,國內生技產業也難有研發能力,因此認為台灣應把重心放在加速引進新抗生素的程序上。

延伸閱讀

提前布署感染管制,無懼百年大疫威脅 細菌病毒全年無休,借鏡以國疫苗政策
提前布署感染管制,無懼百年大疫威脅 細菌病毒全年無休,借鏡以國疫苗政策

2023-12-19

30週年的憶往與前瞻,攜手讓台灣感染管制成果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30週年的憶往與前瞻,攜手讓台灣感染管制成果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2023-12-19

乾咳、久咳當心了!肺炎黴漿菌全解惑:原本就存在社區,為何今明年恐爆感染潮?出現5症狀速就醫
乾咳、久咳當心了!肺炎黴漿菌全解惑:原本就存在社區,為何今明年恐爆感染潮?出現5症狀速就醫

2023-12-13

明年總預算案拍板!歲入歲出逾3兆,撥補勞保1300億、台電千億,健保也有…10月電價還會漲?
明年總預算案拍板!歲入歲出逾3兆,撥補勞保1300億、台電千億,健保也有…10月電價還會漲?

2024-08-22

不用存幾千萬,退休後月領5.5萬!勞退新制多「1動作」就能達陣雙倍領,再搭勞保年金輕鬆退
不用存幾千萬,退休後月領5.5萬!勞退新制多「1動作」就能達陣雙倍領,再搭勞保年金輕鬆退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