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投資」概念中,就闡明健康投資不僅僅是成本,而是一種強化生活品質、幸福與繁榮的投資。特別是在疫情過後,WHO呼籲各國增加醫療支出,建構更完整的公共衛生體系。而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在12/14所舉辦的「健康投資 接軌國際」論壇中一開場就引述Dcard與大社會民調合作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年輕人對於未來沉重的醫療負擔感到焦慮。現場並邀請到民進黨的吳玉琴立委、民眾黨的吳欣盈立委,以及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蘇清泉代表了三大政黨候選人,並匯集全台來自產業、政府、學術、研究、醫療、藥品、護理和病友團體等各界代表共聚一堂討論台灣健康投資的未來發展議題。三位政黨代表也提出了各自政黨未來執政下對於醫療與健保的具體政策方針,承諾增加對健康的投資,以守護全民健康。
台灣健康投資現狀與挑戰:年輕世代關切的迫切議題
在論壇中所公布的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中提到,台灣在健康投資方面雖然有積極作為,但台灣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僅占GDP的6%,相較於其他OECD成員國(如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8%到11%偏低。公部門的醫療保健支出也顯示出落後的趨勢,近20年來持續落後 OECD平均約 1.6-1.9倍。而台灣在藥品支出占比上同樣顯示出落後,僅佔GDP的1.2%,同樣低於 OECD平均值。此外,新藥納入健保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以過去癌症新藥為例,我國給付時間與日本相比差距達九倍之多。
而在年輕世代對台灣健康醫療環境態度調查中可看出年輕一代對健康投資的關注程度高,並且高達九成表示對未來照顧家人健康感到壓力。大部分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強健康投資,並期待政府提高醫療支出占比。更有近九成受訪者支持政府加快新藥納入健保的速度,以確保民眾能及時使用新藥。
2023年台灣健康投資報告據此提出了四項建言:政府應積極增加健康投資、設定長期目標提高醫療支出占比、改善健保新藥的可近性、成立行政院的跨部會健康投資策略小組,以醫療保健支出佔GDP比例達11%作為長期目標,藉以強化國家醫療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
以健康台灣為目標 發展健康產業成第二座護國神山
針對台灣目前健康投資現狀,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表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一向以國人健康作為對於台灣人民最大的承諾,認為當國人平均壽命已經超過八十歲,如何讓民眾活得健康、增加生命品質是一大重點。此外,也提出健康產業也可以是台灣發展重點,並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因此吳玉琴提到在台灣整體健康議題上,賴副總統在整體上特別重視:延長健康壽命、促進健康產業、推動健康憲章、建立健康公共政策、強化醫療服務品質、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以及醫療團隊合作等議題,此外,也特別關注癌症防治、推動原住民健康法等,以健康台灣為目標,並承諾將持續努力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健康的國家。
借鏡國際經驗 推動數位醫療、精準醫療
民眾黨立法委員吳欣盈則認為台灣醫療支出長期不足,造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他提出2022年的數據說明台灣的GDP雖然超越南韓,但在健康指標上,台灣和南韓相比還有差距,在平均餘命、可避免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等方面還需改善。以醫療支出占比而言,在臺灣只占GDP的6%,而韓國接近9%,因此吳欣盈認為,為達健康永續,應該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政府投資健康」,藉由預防勝於治療的投入提高經濟效益。其次則為「落實使用者付費」、「推動數位醫療」等,他主張借鏡國際經驗,透過精準醫療來為健康投資開源節流。
擴大健康投資 從改善醫護人力與財政做起
在健康投資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上,國民黨代表蘇清泉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提到健康投資擴大的重要性,並呼籲提高對醫護人員的尊重和支持。
蘇清泉更談到COVID-19疫情對醫療體系帶來的挑戰,指出醫療財政投入不足、人力短缺等問題,呼籲政府加強對醫療的投資,包括提高醫療照護投資的需求,並認為政府對年長者和年輕一代的健保費用應給予更多支持。但以台灣的現況而言,最應該從解決醫療人員短缺、財政壓力等問題做起,透過更多積極的改變和投資以改善台灣的健康指數。
健康投資,無疑是提升台灣醫療環境和民眾健康品質的關鍵解方,各政黨總統候選人也將其視為施政重點。不論是打造健康台灣、讓醫療產業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或提高台灣醫療保健支出在GDP中的比例,以改善醫療體系中的人力、藥品和資金短缺問題,都顯示出政府投入健康投資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改善台灣的醫療環境和民眾的健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