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以為跌倒沒大礙,沒想捱到過完年再照X光已是嚴重錯位...117歲阿嬤骨折,你會選擇開刀還是不開刀?

以為跌倒沒大礙,沒想捱到過完年再照X光已是嚴重錯位...117歲阿嬤骨折,你會選擇開刀還是不開刀?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2024-01-26 17:00

文/陳培思

 

一場意外造成骨折

 

2022年的農曆年前,劉張阿嬤要起身上廁所,穿鞋時不小心滑了一跤。高齡者最禁不起摔,家人趕緊將她送到診所照X光,確認有無大礙。劉張阿嬤的媳婦還記得,當時從X光片子裡看起來並沒有受傷,「診所醫師也說沒問題,我們就放心回家了。」

 

然而,劉張阿嬤卻不斷喊痛,甚至越發劇烈,隔了幾天,已經痛到完全不能起身。孫子劉又瑋當時就認為情況不妙,「剛開始我們都覺得摔倒會痛是正常的,但痛那麼久,應該有其他狀況。」

 

但正值農曆年,醫院、診所都休息,好不容易捱到過完年,再去診所照X光時,媳婦嚇了一大跳:「啊,確實斷了!」而且骨折處已經嚴重錯位。

 

石承民指出:「有些細微的隱匿性骨折,即使照X光,第一時間也很難清楚判定,因此,有經驗的骨科醫師在施行理學檢查後有懷疑時,就會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掃描。另外,常見的情況是幾天後,隨著身體活動讓骨折處錯位更明顯,才會被發現,劉張阿嬤就是如此。」

 

開不開刀陷入兩難

 

家人心急如焚,透過親友推薦聯繫上石承民,緊急把劉張阿嬤送往中榮急診,確定是右側股骨頸骨折後,醫師建議馬上開刀。

 

「要開刀?還是不開刀?實在很兩難,」劉又瑋起初有點掙扎。就和很多高齡病人的家屬一樣,家人很擔心阿嬤的身體狀況,年紀這麼大能否禁得起手術?家屬意見分為了兩派,一半的人支持開刀,但另一半則認為老人家動刀太危險,擔心身體無法負荷。

 

「如果不動手術,當然就不會有術後的風險,但阿嬤一動就痛,以後只能躺在床上,」更讓劉又瑋不忍的,是阿嬤疼痛到哀號,「任何醫療行為都有風險,看到她這麼痛苦,如果什麼都不做,我覺得很像是慢性殺了阿嬤。」

 

儘管手術存在風險,但和醫師討論後,媳婦和孫子都傾向選擇讓劉張阿嬤舒服點、生存機率比較大的方式:也就是接受手術。然而,假使劉張阿嬤因為手術發生意外,他們勢必會受到責難。

 

「當我們打電話告知親戚阿嬤的狀況時,堅持反對開刀的長輩就警告,『都說不要做了,如果你們堅持的話,發生什麼事就要負責』,」然而劉又瑋反覆思考過後還是認為,「人都會走,但要用什麼方式離開?我希望阿嬤不是在疼痛中走完人生。」

 

對於一同生活、也是主要照護者的媳婦來說,看著劉張阿嬤忍受疼痛的折磨,更是無比煎熬。她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劉張阿嬤手術,「其他人不能理解,我們也不能說什麼。但就算開刀出了什麼事,我也做好心理準備了。」

 

「請幫她安排手術,」家屬最後將討論的結果告知急診醫師,急診部門便迅速的召集了心臟內科團隊與麻醉科團隊,替劉張阿嬤施行術前的完整評估後,由骨科團隊接手安排緊急手術。

 

根除疼痛的最終解方

 

「當時石醫師告訴我們,不開刀,不只阿嬤得繼續忍受疼痛外,依然有一半的機率會在一年內走掉,不是選擇不手術就沒有風險,」劉又瑋談到。研究指出,高齡髖關節骨折病人,如果不接受手術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

 

「骨折病人一動就會痛,唯一的抑制方式就是不要動,只要沒有位移,疼痛就會減少很多,因此骨折時鎖鋼板或上石膏,都是為了固定患部不動,」石承民解釋,「儘管止痛藥可以稍微減緩疼痛程度,但骨折的疼痛太劇烈,靠著止痛藥撐到骨折的疼痛緩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很多時候,剛開始骨折並不嚴重,只需要簡單復位處理,但因為病人和家屬拒絕開刀,隨著病人身體活動,骨折位移逐漸拉大,情況更加惡化,病人愈來愈疼痛,終究還是得回過頭接受手術。

 

因為受傷臥床,長輩的活動量突然下降,容易導致心肺功能快速衰退,肌肉逐漸萎縮,消化機能也跟著減弱,影響營養攝取。再加上疼痛導致長者連坐起來進食都不容易,很可能嗆到引發肺炎,此外,由於不能下床上廁所,必須接導尿管,這又是一項容易感染的源頭,在在都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

 

而照護者為了避免病人長期臥床產生褥瘡,必須每小時幫病人翻身,石承民認為,「光實際執行這一點就難以做到,勢必造成照護上的沉重負擔。」

 

這些因素加總起來,病人選擇不開刀,儘管避免了手術風險,但因為長期臥床,終究仍是走向死亡。而受傷數日的劉張阿嬤,似乎已經搭上了這班失速列車。

 

和時間賽跑的手術

 

在家屬聯繫石承民時,他並不知道病人的年紀,「一位醫師說朋友的奶奶大腿骨折,但詳細狀況並不清楚,希望能轉到中榮。我當然一口答應盡量幫忙。」

 

「到了急診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是位117歲的超級人瑞,」石承民記得當時看到健保卡,還有點疑惑,「我嚇了一跳,第一次看到健保卡上的出生年前面有一個負號,甚至想是不是打錯了?」

 

經過了解,劉張阿嬤已經臥床多日,髖關節的骨折倘若又長期臥床,有很高的機會導致脂肪栓塞,這發生在這麼高齡的病人身上,很可能是致命的。此外,劉張阿嬤因為疼痛的關係導致血壓升高,如果不能好好處理疼痛,很有可能會出現心血管或腦血管的併發症。

 

「整個醫療過程,就是和時間賽跑!」不只在前置準備作業上必須分秒必爭,在施行手術時也是一樣。對醫療團隊而言,如何能讓病患早點接受手術,如何儘量縮短手術時間。是關係到整個醫療行為成敗的最重要關鍵。

 

「在執行開刀之前,我們團隊有種參加跑百米賽跑的心情,全神貫注等著鳴槍那一刻,就全力衝刺,」石承民記得幫劉張阿嬤動手術前的心情。由於手術時間愈久,麻醉的時間就愈長,流血量也愈多,長輩不容易負荷,所以,必須盡量縮短手術時間,以減少麻醉藥物攝取,同時降低流血量。

 

「我們團隊都是相當有經驗與默契的成員,面對這樣極度老邁的高齡病人,必須確保手術準確度,」石承民解釋,「手術中難免都會流血,但面對這樣的超高齡病人,團隊除了熟練精準地採用電燒止血外,也利用纖維蛋白密封劑減少手術部位深處的出血。」

 

他指出,麻醉科團隊也利用先進的生理監控儀密切監控血壓、呼吸、體溫及心臟的電生理活動等資訊,其中,保持血壓平穩格外重要,如果血壓過高,失血速度就會非常快,同時也會影響手術視野。血壓太低,病人則有生命危險,「麻醉科醫師專注地盯著螢幕上不停跳動的數據,同時也關注著手術的進度,高齡病人不容許一點絲毫的差錯。」

 

過程中,團隊精準地重建骨折處,沒有多餘的動作,確保手術做到最迅速,不拖延一點時間。「手術完成,當縫完最後一針,僅花了不到40分鐘,但此時此刻,整個團隊依然繃緊了神經,直到阿嬤移除呼吸器順利甦醒過來,大家才在開刀房內鬆了口氣。」

 

「雖然是很熟悉的手術,但病人是超高齡人瑞,還是有一點點壓力,」石承民坦言。

 

一般而言,髖關節手術經常有300、400毫升的出血量,但中榮團隊靠著先進設備、熟練技術和默契合作,有效地控制住劉張阿嬤手術的流血量,整場手術下來出血量不到50毫升,幾乎等於沒有流血。

 

作者簡介 

陳培思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Career》雜誌記者,著有《林書豪的故事》(商周出版),合著《與未來共榮》、《全齡顧齒攻略》、《影響力策略》、《競合力點亮醫療》、《迎向零醫院》(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張雅琳

自由撰稿人。踏入媒體業十餘年,以「寫字的人」為職志。著有《讓每個決定,成為最好的安排》(聯經出版),合著《划向未來的方舟》、《解構鐵道美學》(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牧路》、《觀光 50》、《廟宇覺旅》、《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鐵馬款款行》(以上天下雜誌出版)。 

劉子寧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擁有十一年媒體與品牌公關經驗。現為專職寫作者。曾先後擔任金融雜誌《1611》資深撰述、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副總監、商業雜誌《30 雜誌》記者,並曾獲「109 年臺灣醫療報導獎」。著有《關於前途,我真的知道》、《迎向零醫院》(以上為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天下雜誌出版) 

邵冰如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經任職《聯合晚報》、《聯合報》、美國《世界日報》,著有《從沙龍到聯合國》、《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合著《放手讓孩子飛》(以上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勇敢不放手:臺中榮總守護急重難罕病人的希望

延伸閱讀

自費治療1個月20萬,2年就要480萬!30歲他確診肝癌:那時我面對「活著破產、放棄等死」的抉擇
自費治療1個月20萬,2年就要480萬!30歲他確診肝癌:那時我面對「活著破產、放棄等死」的抉擇

2024-01-17

下山膝蓋痛?50歲後必學「下坡4個技巧」:這樣走路不傷膝蓋,66歲退休阿伯半年改善腰痛
下山膝蓋痛?50歲後必學「下坡4個技巧」:這樣走路不傷膝蓋,66歲退休阿伯半年改善腰痛

2023-12-29

74歲劉墉摔倒沒撞頭卻失去意識,3分鐘送醫路程嘔吐不止...醫親解昏厥原因「快速清醒仍要就醫」
74歲劉墉摔倒沒撞頭卻失去意識,3分鐘送醫路程嘔吐不止...醫親解昏厥原因「快速清醒仍要就醫」

2023-10-06

老是腰酸背痛、睡不好?問題可能在床墊!骨科醫學博士教你:不多花錢,善用「枕頭」就能一夜好眠
老是腰酸背痛、睡不好?問題可能在床墊!骨科醫學博士教你:不多花錢,善用「枕頭」就能一夜好眠

2023-09-14

30歲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復健科醫師親身實證:我如何不開刀讓脖子變好,10年來沒吃過一顆止痛藥
30歲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復健科醫師親身實證:我如何不開刀讓脖子變好,10年來沒吃過一顆止痛藥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