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人生只剩等死…」維善伯伯面無表情這樣說著。
台積電退休志工李碧雲還清楚記得,第一次在榮譽國民之家看見維善伯伯時,聽見、看見他說這句話的衝擊:「有時候的確會遇到還沒敞開心胸的長者,他們只是不愛說話,維善伯伯的情況比較特別。」
部分在照護或養護機構的長者,身邊沒有親人陪伴,當身體器官退化、終日無所事事,人生已經沒有什麼可期盼,就這樣孤單待著等待生命結束的那一天。但,在李碧雲與其他台積電志工出現後,維善伯伯慢慢有了改變,他發現來自台積電的這群人不是來開一次派對就離開的過客,每個月都能看見這些熟面孔又來拜訪。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李碧雲與同伴們採用的是「藝術陪伴」,每次訂定一個主題,讓志工與長者依照當次的主題聊天交流與動手創作。
舉例來說,若主題是「家鄉的美味」,在志工的指引下,長者用砂畫、光畫、水彩、蠟筆…等素材,創作出心中家鄉的美味食物或是想念的味道,在一邊動手做的同時,長者也可以跟志工們說說自己的故事。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李碧雲與其他志工們持續且溫暖的陪伴,讓維善伯伯逐漸卸下心防,漸漸地,他開始持續參加活動,甚至願意開口分享自己的事,好幾次講到過去自己離鄉背井的生活點滴還哽咽落淚。
讓長者從等死到敞開心房 台積電退休志工找到人生第二舞台
經過大約2年的時間,李碧雲明顯看到維善伯伯的改變,從充滿哀傷的眼神,到一看見志工們就開心地笑,李碧雲開心地分享:「我們後來看到維善伯伯臉上有了笑容,他的生活也開始了有5、6、7、8…這也讓我們很有成就感。」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對過往在台積電服務逾31年的李碧雲來說,之所以與志工服務結下不解之緣,要從15年前說起,當她還在職場時,就因為台積電志工社開始接觸志工服務。
後續在台積電成立慈善基金會後,董事長張淑芬大力塑造公司作公益的氛圍,也讓更多員工一起加入。儘管多數時候擔任志工的日子落在周間,李碧雲必須請自己的假才能去當志工,對此她也甘之如飴。
「一開始同事還不太了解,難免會有一些雜音,但我回來之後會常常跟他們說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大概到第3年吧,每當遇到我要休假去做志工,同事還會主動來提醒我:『妳今天下午不是要去當志工?』或是拿小東西讓我帶去跟孩子或長者分享。」對同事支持自己的小動作,李碧雲暖在心頭。
李碧雲回想,自己在台積電工作滿20個年頭時,就曾經想過要退休,但當時家人擔憂她退得太早、經濟不夠有保障,也沒有找到下一個生活重心,屢屢要她打消此念頭。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一直到15年前,當我工作滿25年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到導讀(到偏鄉配陪伴小孩學習),開始喜歡上當志工,也更清楚退休後能做什麼。」在經濟更無虞、人生也更有方向性時,李碧雲在家人的支持下提出退休申請。
與志工活動結夏不解之緣 李碧雲:退休後比上班還忙
在退休後,儘管因為不需要打卡上班,多出不少時間,但為了要提供更專業的藝術陪伴志工服務,她必須花時間準備材料、備課,有時候還得再去進修學習更多有趣的活動,她開朗笑說:「我退休後真的比上班還忙。」
當人生進入更自由的下半場,李碧雲選擇持續走訪偏鄉、長照機構,是因為她認為:「當志工獲得比付出更多。」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原來,在陪伴長者的過程中,觸動李碧雲反思自己與父母相處時的場景,讓她經常自省:「我對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者都這麼有耐心了,對自己的父母難道不該有多點耐心?」此外,隨著藝術陪伴的主題設計,像是「感謝的人、感恩的事」,這些充滿正面能量的題材,也會提醒她回頭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可以陪伴長者又能自我提升,李碧雲就這樣一頭栽進志工活動。
志工活動是單向付出?李碧雲:獲得比收穫更多
「我從這些長輩身上第一次感受到被追星的感覺。」李碧雲分享為何感受到自己的到訪備受期待。
有幾次她在榮家內轉換到其他場地去帶活動,一位名叫長輪的伯伯總會推著他的「戰車」(輪椅)追著她跑,一定要見她一面才罷休,長輪伯伯笑著跟她說:「我好忙呀,要唱歌還要來這找妳。」李碧雲也開玩笑回應:「不要來找我,我很忙。」
照片來源:李碧雲提供。
李碧雲形容,過往還在台積電服務時,擔任工程部技術員,主要負責協助工程師處理晶圓廠在生產製造時發生的問題,致力提升生產線的良率;退休後的她,還是在積極提高良率,只是現在照顧的是志工服務表現的良率。
「我的課長輩出席多不多、反應好不好,這就是我目前在追求的良率。他們看到我們(志工)開心,看到他們開心,我們就更開心。」李碧雲這樣說。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