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案例,朱秀華的借屍還魂,比較年紀大的朋友,對這個事件應該都還有記憶,這案例還被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在由慧炬機構舉辦的【慧炬公益 人文論壇】系列2:佛、道、腦科學對生命現象「靈附與靈療」的觀察與回應中,提出這個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的案例。
朱秀華事件發生在台灣雲林麥寮,當地一名女子林罔腰突然聲稱自己是「來自金門縣的已故少女朱秀華」,且從一位體弱多病、精通廚藝、不識字,只說臺語的傳統婦女,突然變得能識字、說國語,且帶著濃厚金門腔。
此事件,在1981年被改編為電影《借屍還魂》。
靈附、靈療、多重人格 科學無法解釋 不代表不存在
事實上,不只是在台灣,在美國也曾有一名叫詹姆斯萊寧傑(James Leininger)的男孩,被認為是二戰飛行員詹姆斯休斯頓(James M. Huston Jr.)轉世的故事。
謝仁俊分享,在二戰時期,詹姆斯休斯頓所駕駛的飛機被日艦擊落,後來在一個小孩子的身上展現出這些記憶,僅3歲的詹姆斯萊寧傑展現出對飛機結構驚人的了解,這些是連他的父母都不知道的知識。
另外一個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為器官移植對人的影響。
謝仁俊指出,器官移植後,受贈者產生的個性與人格改變,在醫學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釋,過去英國《太陽報》曾報導,一名16歲少年在接受肝臟移植後,嘴巴、舌頭開始不受控制,動不動就罵髒話,後來發現肝臟捐贈者是一名18歲的太妹。
還有一位從來不煮飯、討厭進廚房的父親,在接受一位廚師捐贈進行心臟移植後,開始為太太與女兒煮飯。
對這些用科學難以解釋的情況,謝仁俊指出:「還有很多事不在科學的範圍內,但不代表它不真實。」
另一方面,在經過許多書籍與電影的描繪後,大家對「多重人格」並不陌生,但目前相關的研究卻非常少,因為案例並不是那麼好收集。
謝仁俊分享,在2014年,歐洲曾有一個知名的研究發現,當不同人格出現時,腦部的神經活性完全不同,至今仍沒有很清楚的解釋。
用腦科學看意識、靈附與靈療 謝仁俊籲醫學界認知極限所在
「在我的疼痛門診裡,我看到了非常多個案,無法用既有的醫學知識跟經驗來解釋。」謝仁俊分析,儘管無法以已知的知識來解釋,但應該以開放的態度來嘗試理解。
談到靈附,謝仁俊指出,是一種超自然概念,意思是說身體的全部、局部,或是某個器官被超自然的意識體或靈體依附,導致暫時、長久,甚至是一輩子的干擾現象。
「靈附一般被歸納為兩類:『儀式型』及『病態型』 ;依人格意識改變的程度來認定,則可將靈附再分為四類:『恍惚型』、『附體型』、『執行型』、『致病型』。」
謝仁俊也指出,有靈附干擾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高等知識份子、政商學軍警界要人、社會菁英、頂尖大學的教授,促使我們必須跳脫科學唯物主義腦科學的框架,以截然不同的科學與哲學思維及更開放的視野,重新檢視意識的形上學以及其真實性。
謝仁俊進一步分享:「地球是一個靈性學習的學校與道場,我們投胎成為人,以人的生命形式具身存在這個世界,就是來這個四維(三度空間加上時間)世界體驗、學習、與進化的。透過此一難得的人身生命形式所被賦予的覺知能力,加上累世所形塑的自我,與外在世界及眾生的意識與心靈互涉,體驗不同的時空,繼續學習努力完成生命品質與心靈的進化,為下個生命與意識階段做準備。不進則退,這是一條無窮無盡的路,正所謂無始以來,無盡之後。不求成仙成佛菩薩之學,而以「完成人道、人學」為今生的生命功課,生命的意義不是追求虛無的跳出凡塵的解脫,而是當下人間道的覺行圓滿,以達靈性靈格的進化。」
謝仁俊因此撰寫了《誰劫奪了笛卡爾的腦袋?腦科學看意識、靈附與靈療》一書,希望通過這本書讓科學界與醫學界知道,目前主流唯物科學與醫學的極限。
「目前很多的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對一些現象的解釋是有疆界的,但這些現象是真實存在的。」
在論壇的最後,謝仁俊也建議大家,在完成生命功課的期間,應記得「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