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陳晉興今升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力推肺癌篩檢救國病:「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會不把電話給他?」

陳晉興今升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力推肺癌篩檢救國病:「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會不把電話給他?」

楊雅馨

職場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3-08-01 14:48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

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

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今周刊》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

(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陳晉興是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都是他的病人,同時他也是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的大推手,與朋友聊天,總不忘敦促提醒:「有沒有去做,LDCT掃描的肺癌篩檢?」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董事長黃奕瑞,就在被陳晉興叨念了3回後,即使才剛做完健康檢查,還是乖乖地全家族都追加做LDCT。沒想到,家族中真的有人因此發現了肺腺癌,決定公司也跟進,在同仁的健康檢查增加這項檢查項目,結果,「竟也找到4、5位同仁有肺腺癌的問題。」讓黃奕瑞意識到陳晉興苦口婆心背後的原由。

 

初心》病患家屬求救  讓他力推早期篩檢

 

關於LDCT的肺癌篩檢,雖然各專家看法有些許的不同。陳晉興說他心裡清楚:「除了經費的考量,大家最擔心的是偽陽性的問題。」但是他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確是診斷早期肺癌最佳的工具。」

 

若看數字,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根據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成長最多。

 

身為肺癌的外科名醫,每天面對的都是為此求診的病人。有一年在診間,來了一對年輕夫妻,老婆抱著小孩,哭著對陳晉興說:「陳醫師,你一定要救救我先生,我希望他能看著孩子長大。」先生在一旁安靜無語,因為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4期(晚期),根本沒有辦法手術。

 

「如果診斷選擇可以重來,你會不會想早一點發現問題?」這是看遍生死,經歷過即使名醫也無法力挽狂瀾之後,陳晉興力推檢測預防的初心。「我現在已經53歲多了,也要開始下半場人生,我希望可以降低台灣的肺癌死亡率,透過篩檢早一點找到這群病人,緊接著找出原因,為什麼這些人會罹患肺癌,唯有知道彼此因果關係,也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起點》病中悔悟貪玩  為父親重考上台大

 

名醫並非一路坦途,「許多人聽到我是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就會認為我成績很好,這你就錯了。」陳晉興大笑。

 

出生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陳晉興的父親原是王功國小的老師,後來應徵上了二林國中,「全家也跟著父親從王功村搬到二林鎮,二林沒有高中,鎮上成績還不錯的人,幾乎都選擇參加北區聯考,我考上了建中。」

 

北上來到台北市南海路,15歲的陳晉興像是被釋放的籠中鳥,高一、高二都在玩耍,打撞球、溜冰、排球、籃球、網球、跳土風舞⋯⋯,就是沒把心思放在課業上,直到升高三那年因為生病,有一周的時間沒辦法去上課,母親特地來宿舍照顧,「我突然明白,得好好念書。」大學聯考放榜,分數只能上牙醫系,為了父親總是常說:「我們家族要是能夠有一位醫師,不知該有多好!」他決定重考。

 

「在南陽街的補習班,認識了我太太,我們都是高四生,我常跟我的小孩說,爸爸要是沒有重考,就沒有你們2個。」隔年,陳晉興如願考上台大醫科。「那年代,在鄉下,有人考上了醫學系,那可是天大不得了的大事,除了放鞭炮還會宴客,我們家席開8桌,同學考上北醫,他們家請了30桌,」榮耀了父親,陳晉興笑得燦爛。

 

進入台大醫科就讀,陳晉興暗暗地打定主意選擇外科,這和他的臨床導師、當時的台大外科部主任教授朱樹勳(編按: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有很大的關係,「就在大四那年,朱樹勳完成國內首例異位心臟移植手術,報紙以斗大標題登出,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像老師一樣厲害。」

 

雖然早就選定外科領域,但畢業後因為兵役的問題,沒有辦法留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他先到省立台北醫院當了1年的外科住院醫師,才重回台大,而且回來的第一年,還得「降級」從第一年住院醫師開始做起,「朱樹勳教授跟我說,省立醫院和醫學中心訓練等級不一樣,擔心我會跟不上進度⋯⋯。」

 

精進》以外科為志業  緊抓任何開刀機會     

 

陳晉興決心趁機把基本功練得更加扎實,他很清楚,外科醫師的醫術與口碑是建立在開刀房,「開刀是不能有分毫的閃失。」他認為,「外科的養成不能紙上談兵,『做中學、喜歡做』很重要。」因此,他總是跟學長姊說:「我很喜歡開刀,你值班的時候如果不想動刀,就叫我來。」藉此緊抓機會,不斷精練技術。

 

住院醫師第3年,開始選專科,他當然想師從朱樹勳去心臟外科,「何況,朱樹勳還是外科部主任,心臟外科更是頂尖的熱門。」問題是,心臟外科也有優秀的人選,當時是大熱門。

 

不想與人爭的陳晉興,最後選擇了冷門的胸腔外科。如今看來,當年的選擇反而成就了今日的陳晉興,肺癌成為台灣的新國病,他也在肺癌領域成為翹楚。

 

「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貴在那多1年的時間——重考時遇見了人生旅途上重要的『牽手』,也因為重考,我知道自己不是特別的優秀,班上有高中念2年就進來台大醫學系;在省立台北醫院的那一年,莊世明主任無私、熱忱地教導我,即使他知道我不會留下來,他讓我更篤定一生願意走外科這份志業。」

 

現在,莊世明的兒子莊仁豪來到台大癌症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和陳晉興一起工作,「這就是人生的緣分,誰都猜不準的。」陳晉興也打算以同樣熱忱的傳承,回報莊世明的兒子。

 

身為台灣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名醫,陳晉興平均每個月約100台刀,加上每周五節門診超時看診,以及去年8月起,接下台大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工作更加忙碌,他依舊精神奕奕:「歌手開演唱會時,他會不會覺得累?」那種被需要、被當偶像的感覺,是他成就感的泉源,直言「這份成就感就是『蠻牛』,雖然不能喝,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迅速補充體力。」

 

「我在開刀時不能有音樂、聊天,非常非常的serious(嚴肅),因為每個病人都不能出事,每個病人都是很大的託付,每個病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也正因為醫者仁心,陳晉興說:「當我順利完成一台刀,心裡就會非常的感謝。」

 

跟著陳晉興五年多的助理說:「外科醫師通常脾氣都不太好,但陳副院長不太一樣,他是『念』,會一再提醒,希望團隊按照他的步驟做事。」例如在開刀房,護理師幫他戴手套時,一定記得覆誦:「右手7碼,左手7碼。」(編按:再次確認手套尺寸,避免戴錯浪費)助理又說:「陳醫師會送《肺與肺病》給每一位開刀的病人,還會幫病人將要看的重點摺起來,也是再三地提醒一定要閱讀。」

 

台大醫院專任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允中形容,陳晉興是具有智仁勇特性的醫師,他說:「陳醫師有很大的胸襟可以與其他專科醫師合作,例如讓肺癌病人可以在同一間手術室完成腫瘤的定位和開刀,減少病人等待的焦慮;門診一節看了近百位病人,完全沒有外科醫師的大架子。

 

陳晉興除了出國以外,就連假日,每天總是一早7點就到病房巡房,一周有2個整天開刀日,五節的門診,另外半天負責教學。診間、開刀房、病房、研究室幾乎填滿了生活,太太張馥芳說:「他只走3條路:徐州路、林森南路、台大醫院的景福通道,不是通往病房、診間、開刀房,就是在研究室。」

 

陳晉興

行醫28年、手數量逾一萬台的陳晉興(中),常以「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為病患切除肺部腫瘤病灶,不僅傷口小,還能保留更多肺功能,降低氣喘比例。(圖/陳晉興提供)

 

陳晉興

(攝影/蕭芃凱)

 

陳晉興

紙條上面印著,肺部腫瘤病患接受手術後注意事項,以及陳晉興醫師的緊急聯絡方式,為病患降低「像孤兒」的感受。

 

暖醫》把電話留給病人  互動更有溫度

 

病人多、醫術好的醫師很多,有溫度的醫師卻未必多,陳晉興卻是其中之一,打從2009年起,他就因為住院病人一句「陳醫師你不在時,我們很像孤兒」,就把自己的電話留給病人,「我發現從此和病人的互動反而更好。」即使如今他又接下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行政與管理工作更多更忙,他還是把手機號碼留給病人。

 

陳晉興的理由很簡單,進行胸腔手術,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你知道有人麻醉後就再也醒不過來……,例如中風、心肌梗塞、腦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等,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麼會不把電話給他呢?」

 

陳晉興從白袍的口袋裡,拿出一疊可以隨時給病人的紙條,上面印著肺部腫瘤病患接受手術後注意事項,以及寫著自己名字的緊急聯絡方式、Email、電話。

 

「我的病人都很可愛、貼心,他們都寫信、傳簡訊比較多,打電話反而不多,有病人打來說,『陳醫師沒想到真的是你哩!』」陳晉興眼神藏不住的笑意和溫暖,還有一點點的得意。

 

或許,就如陳晉興自己所言,重考、住院醫師那多一年的時間,造就現在的他,讓他深刻體會身為醫師的天職。「可以在台大看診、開刀、教學、研究,還能和病人做一輩子的朋友,那份快樂、成就感,被需要,人生還有什麼好要求的呢?」陳晉興說。

 

陳晉興

 

我是運動員出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我高中的時候,我的父母鼓勵我參與運動,我兩個孩子成長的階段,我一樣鼓勵他們參與運動,所以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我會說,孩子能從球場上學到最有價值的東西,是身為運動員的品格。

 

好的運動員品格是很複合的,他們該自信的時候自信、該謙卑的時候謙卑;球場是他們展現自我,當主角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在團隊合作中當配角的地方;他們在上場之前,要作千百次一成不變的投籃練習,但是每一場比賽,卻要因應對手的變化,隨時調整進攻的方法;球場又考驗基本功,又需要臨場應變的能力。很少有一個環境像運動場,能夠讓孩子有這麼類似社會與職場的體驗。

 

所以我要跟家長們說,鼓勵你的孩子參與運動吧!只要家長與孩子心態正確,球場就能帶給孩子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從「三對三鬥牛」看懂賽局

學會既合作又競爭的處世哲學

 

我曾經看過一篇兒童教育的文章,內中提到,就算是非正式的比賽與訓練,孩子下課了,留在球場裡三對三鬥牛,都是很好的學習情境。比如說,孩子一開始與同班同學組隊參加,大家彼此熟識,因此必須「專業分工」,讓每個人去打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贏過對方。會搶籃板的要傳給投球準的,才能在這場小小的比賽中發揮三人組合最大的競爭力,贏得賽局。

 

打了幾場之後,有同學要先回家了,這時候還留在球場的孩子,就必須與陌生人組隊,湊齊三個人才能繼續上場打球,他們學習到的是,保持一種開放的心胸,隨時歡迎不熟悉的人融入團隊,或是融入別人的團隊,並且要盡快熟識對方的優缺點,才能讓新團隊發揮即戰力。

 

等到天色愈晚,回家的人愈多,球場上往往只剩下兩支球隊持續作戰,這個時候,孩子可能要與今天對抗了一下午,對手球隊中最強的球員同隊。之前一直想的是如何與他競爭,轉眼就要思考如何與他通力合作,來贏得繼續站在場上的機會⋯⋯。這種競合之間的微妙關係,除了球場,還有哪裡可以學到?

 

我很喜歡以前在球隊裡學到的一句話:昂貴的球鞋不會讓你贏得比賽,扎實的球技才會讓你贏得比賽。我想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知道有許多父母很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但是父母能給的終究只是球鞋,但孩子將來上場的時候,需要的是自己練出來的球技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3-06-20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權威醫師陳晉興:做對這件事,是所有治療的根本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首位…權威醫師陳晉興:做對這件事,是所有治療的根本

2022-03-02

長抱00919、00878...殖利率超過12%!存股達人「息利雙收」曝心得:手上的ETF沒必要別亂賣!
長抱00919、00878...殖利率超過12%!存股達人「息利雙收」曝心得:手上的ETF沒必要別亂賣!

2024-06-13

存70張00929…股災繼續撿便宜,目標存到100張!達人:2買法搶賺10%股息,月月無痛加薪●萬
存70張00929…股災繼續撿便宜,目標存到100張!達人:2買法搶賺10%股息,月月無痛加薪●萬

2024-04-22

月薪44K小廚師,怎麼存到520張00878?「6個步驟找買點」年領百萬股息、賺到1間房
月薪44K小廚師,怎麼存到520張00878?「6個步驟找買點」年領百萬股息、賺到1間房

2024-06-05